C信用成为政府部门监管“新帮手”
业内人士建议建立全省统一的“数据池”,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在海南,如果你需要请一位靠谱的保姆,还是通过熟人介绍这种“老方法”吗?现在,你可以登录“椰岛家政”APP,通过家政阿姨的“诚信积分”进行选择,还可对这些家政阿姨进行评价。
这背后,是省商务厅利用信用监管,提高对我省家政服务企业和家政服务员监管能力的缩影。截至目前,全省家政企业录入商务部业务平台176家,家政从业人员信息录入平台62550人,其中14006人完成人脸识别认证。
在交通监管领域,省交通运输厅打造“1+1+X”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建立涵盖7.07万家从业企业、40.43万名从业人员的“一户式”信用档案,为实施行业监管和拓展应用提供有力的基础数据。
2022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推进“诚信海南”建设,组建省级层面企业征信公司。完善营商环境问题受理核查处理闭环机制,以个案处理推动共性问题解决。
为了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受理核查处理闭环机制,让大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政府部门的高效监管,部分市县也有新的探索。
3月15日,万宁市三更罗镇麦之祺蛋糕店店主林先生,在市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提交了必要材料和填写申请表后,仅用了10分钟就将食品经营许可证领到手。这得益于万宁市创新推出的“信用+免审”审批模式。
“我们只需要通过金椰分平台和信用中国平台对店主的个人诚信和企业主体诚信进行核查,无不良记录,就可以现场发证,无需再像以往那样,还要复核、审批,大大提高监管效率。”万宁市审改办主任范森宏介绍,在全省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类部门抓监管、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改革基础上,万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联合万宁市发展改革委探索审批、监管、执法和信用等四个环节衔接数据化转型工作。
目前,万宁市在“互联网+监管”平台上开发“审监法信”平台,审批、监管、执法和信用“四位一体”改革系统自动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实现审批结果自动推送到事中事后监管部门和信用海南平台,实行告知承诺制和备案制即入的审批结果即时推送、业务部门限时介入监管,审批结果、监管结果、执法结果和不良信用信息数据互通共享。
“同时,市场主体在办理‘备案即入、承诺即入’审批服务业务时,信用不良信息作为可参考依据辅助审批服务工作,增强联合惩戒力度,确保在管得住的前提下放得更开。”万宁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钟孝川表示,这种做法充分彰显奖励诚信惩戒失信的价值观。该平台为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提供了如何“管得住”的数据化改革成果,为我省推进“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网监管”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改革三网衔接提供了有益探索,实现了海易办“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执法”和信用海南等系统间数据自动对接,解决了长期以来审管衔接、管执衔接和信用信息二次录入等难点堵点问题。
据了解,万宁“审监法信”平台上线以来,已通过平台推送了189个不良信用至信用中国(海南)平台,推送审批结果6297个,推送处罚案件169件。
业内人士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任务。我省应通过不断加快推进社会信用领域立法,强化法律服务领域信用监管,提升信用监管质效,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尤其是,要以数据为基础,推进数据归集共享,把各个市县、厅局的大数据归结为全省统一的“数据池”,一体化建设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从而推进诚信海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