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数据

游琼山|冯白驹故居里,流淌在时光里的将军故事熠熠生辉[组图]

2021-11-04 12:20

谈起“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不得不提到被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冯白驹将军

冯白驹,海南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人,曾长期担任中共琼崖党政军主要领导。其故居是父亲冯运熙在1922年建造的。1942年,房屋遭日军烧毁。1984年,原琼山县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重建,现在在长泰村看到的就是重建后故居,由一间正屋,一间后屋和一间横屋、铜像和陈列室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亩,在流淌的时光中述说着将军的故事。

冯白驹故居俯瞰图。邵阳 摄

冯白驹故居。邵阳 摄

“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邵阳 摄

走进故居,迎面便看见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的16个大字:“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从1927年9月23日起至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海南革命武装斗争曾长达数年失去与党中央的联系,但战士们坚持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创造了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奇迹。

冯白驹半身铜像。邵阳 摄

向左沿着石板路行走,映入眼帘的是竖立在庭院正中的冯白驹半身铜像,铜像高1米、宽1米,基座高1.9米、宽1.2米,基座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冯白驹将军”,背面刻有“冯白驹生平简介”。

冯白驹故居正屋。邵阳 摄

铜像背后是正屋,由一块块灰色的石头砌成,越过几多春秋。正门顶端悬挂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冯白驹故居”横匾。红门上的门铃,染上了因时光拂过而留下的斑斑锈迹。推门而入,是一间石木结构的海南传统民居,中间是厅堂,两旁为卧室。

阳光穿过红窗。伍凤妹 摄

卧室里,简单摆设有一桌一椅一床,阳光穿过红窗,洒在木桌上。依稀可以想象出冯白驹当年在此处常坐,勤奋读书、追求进步的模样。

华侨支战雕像。邵阳 摄

参观完三间屋子,沿着庭院而行,途经娘子军连、华侨支战、黎苗支战等雕像,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当年对抗日的支持。一旁树影婆娑,环境幽雅。

冯白驹将军平生业绩陈列馆。邵阳 摄

新建的陈列室占地面积70平方米,是一间砖木结构的水泥瓦面房子,里边陈列着冯白驹的生平业绩和主要革命活动的图片、史料,以及其亲属英烈的生平简介,较全面地体现和评价了冯白驹传奇而光荣的人生。

读小学时与十几位进步同学组织“同志互助社”,相约相互帮助,为社会做好事;在琼山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琼崖五四运动中的抵制日货和“择师”运动;被委任为海口市郊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1926年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1927年任中共琼山县委书记,带领琼山县委武装人员和咸来等农会的农民武装,打响琼山县武装斗争第一枪;1930年接任琼崖特委书记,创建琼崖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擎起了领导琼崖革命的旗帜。

党员干部参观冯白驹故居。邵阳 摄

冯白驹的革命之路,除了得到琼崖无数个革命先烈的支持外,其背后还有来自家人的理解支持。在冯白驹的影响下,其亲属有20人投身革命,先后有12位亲人为海南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50年5月,冯白驹为海南全岛解放题词。伍凤妹 摄

被逼上母瑞山吃“革命菜”,用芭蕉叶御寒,被“悬赏”缉拿入狱……冯白驹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更是光辉的一生。

目前冯白驹故居已成为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琼山区红色旅游景点的重要组成之一。得空时,不妨来将军故居忆将军,重温红色故事,感受革命精神,汲取红色力量。

(文/图:伍凤妹 邵阳)



[来源: 海口网] [作者:伍凤妹 邵阳] [编辑:陈丽珠]
电脑版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