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GDI智库发布“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2021)”,通过科学研究指数、人才培养指数、学科声誉指数和二次评估指数四大一级指标科学评价518所院校的90个学科,艺术类学科不在本次评价范围。
“GDI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下称“2021学科榜”)以构建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中国特色大学评价体系为目标,已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性、公益性、权威性及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大学排行榜,助力打造世界大学评价第三极。
GDI智库作为新型数据媒体智库,致力于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大学评价标准和中国特色大学评价体系,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评价覆盖518所高校90个学科(不含艺术类)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学科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大学的学术声誉和综合实力。“2021学科榜”评价对象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高校,未涉及军事类院校。
此次评价的90个学科包括20个人文社会学科、33个自然科学学科和37个工程学科。
20个人文社会学科分别是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33个自然科学学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草学、心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37个工程学科分别是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指标体系保持相对稳定,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1学科榜”立足数据易采集、可采集、权威性的原则,强调成果导向,统计分析国内高校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学科数据。在保持一级评价指标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榜单进一步细化二级指标,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多方面对大学学科进行综合评价,不断丰富大学学科的评价维度。
“2021学科榜”以科学研究指数、人才培养指数、学科声誉指数和二次评估指数为一级指标,对人文社会学科、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学科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精准分类评价,拒绝“一把尺子量天下”。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本质职能,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认可度正面反映大学的人才输出质量。人才培养指数通过学生来源、学生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评价指标,对学科人才培养和人才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科学研究指数通过学术科研成果相关数据衡量大学学科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是体现学科综合实力与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榜单针对不同学科体系,采用不同的数据来源,设置不同的权重配比,从而使计算结果更贴合学科实际。人文社会学科主要使用CSSCI数据库。国内人文社科学科体系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发布渠道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选用CSSCI数据库符合国内的人文社科学科评价标准。自然科学学科主要使用科睿唯安旗下的Web of Science和InCites两个数据库,以实现自然学科排行榜数据的科学、公正、具有国际可比性。工程学科主要使用中国专利数据库和德文特专利数据库的数据,辅之以ESI数据库数据。一般认为,工程学科水平不应过分强调论文发表数量,而应侧重评估其是否面向国家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因此工程学科以高校申请专利数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以ESI数据作为辅助性评价指标。
学科声誉指数由同行评估和高校互评两部分组成。本次评估向各学科的国内知名学者发出数万份学科互评问卷,通过计算学科分数得出同行评估指数。高校互评指数则是通过大数据手段,创新性地研发高校学科互评系统,获取高校在学界的美誉度。
二次评估指数旨在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主要大学排行榜进行专业鉴定。根据其权威性和可信度分别进行5分、3-4分、1-2的分级赋值,综合加权得出“二次评估指数”。二次评估指数可以修正“学科排行榜”指标体系可能存在的误差,进一步增强学科排行榜的科学性。
榜单详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