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圆明园的再认识:哪种景观最多?对欧洲建筑有何影响

2020-11-07 10:30

古建筑的想象力

法国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中国古人确实特别有想象力,冲破各种阶段的束缚不断发展。我们的建筑史上,就有许多超乎人类想象的东西。

比如说古代的修桥。泉州的洛阳桥是一座跨海峡的桥,那个地方特别难修桥,因为地表是沙,桥基立不住,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任泉州太守时说牡蛎粘在海船上很结实,是不是可以把牡蛎种在石头上?这就是著名的“蛎房固基法”,石头边儿上种了牡蛎不断长,整个地基打了一大条,都是很结实的石头,石头上砌一层一层的桥墩。比如赵州桥,桥很长,搭在河床上时,伸出很长,伸展的两端就开了小窗,这样发洪水时,水流可以从中间的洞和两旁的小窗走,一下子分散了水流对桥的压力,桥就比较结实耐用。这种敞肩券的拱桥,中国人采用要比世界其他地方早600年,在建筑史上来说是很出色的。

再比如天坛,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它会发现一个特点,它让人感觉自己比什么都高,似乎可以跟天直接对话。原来这个坛筑起来时,周围所有的东西都要比这个坛低。南边是圜丘,圜丘坛的围墙比它低许多,人站在圜丘坛上觉得自己确实离天近一些。北边的祈年殿也是周围的东西都比它矮。通往祈年殿的路是直的,但路旁的地面是大斜坡,皇帝走在这条路上去祈年殿时,有一种心情,我要祈拜五谷丰登,跟天神对话,越走越接近天神。祈年殿附近的树种植在斜坡上,越走近祈年殿,树显得越来越矮,让人觉得越来越接近树梢,这也是古人很有想象力的创造。

由此来说,中国建筑史研究起来,许多地方值得我们重新思考,我们能够想到的,不仅仅是某个建筑物什么形状、里面有什么东西,而是想到更多背后的东西。因此和园林中一个个具体的实体建筑相比,圆明园的文化价值更值得重视,这些文化价值使我们有许多新的认识。

我们跟随梁思成先生研究《营造法式》,发现《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本身就是非常超前的人,他把工料定额的管理手册变成技术做法制度的书,用来指导设计和施工。一般的古人编书先看看古代文献有什么东西,然后把文献拿来集成一下就算了,可是《营造法式》的作者当时找全国各地的工匠给他讲他们掌握的技术,结果这技术一总结就写了3000多条,而考究其他经史群书后只挑出来300多条。像他这种编法式的创作,在当时也是一种超前的做法,跟他以前的官员很不一样,他非常具有想象力。而且这本书的特点是“有定法而无定式”,告诉你方法,但是你不是遵循我给你的“式”就够了,你要在这个“式”的条件下自己发挥发展。《营造法式》有这样一段话:“……取其轮奂鲜丽,如组绣华锦之纹尔。至于穷要妙夺生意,则谓之‘画’。其用色之制,随其所写,或浅或深,或轻或重,千变万化,任其自然。”这里是讲,画彩画的目标是画出来最好像锦缎上的花纹那么漂亮,但又说要根据具体情况发挥,或深或浅,或轻或重,任其自然,要放开,不要受法式的拘谨,可以自由地画。

中国建筑史里的东西,有营养的很多。中国古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取得了了不起的领先世界的成就。了解古人的想象力,为现代建设提供借鉴,正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意义所在。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郭黛姮] [编辑:余冰月]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