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节,为避免因祭扫人员聚集引发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风险,我市暂停疫情期间骨灰安葬(安放)高度集中场所的现场祭扫活动。同时,通过开设网络祭祀平台、举办集体代祭公益活动等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祀社会新风。
提倡网络祭祀“云端”寄哀思
为满足市民缅怀亲人、表达哀思需求,市民政局推出“互联网+祭祀”服务,市民可登录“海口市网上祭祀网络平台”,通过创建逝者网络纪念馆、在线祈福、撰写祭文等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为先人祈福。此外,暂停现场祭扫的市殡仪馆和颜春岭公墓、吉荫贤公墓、富山公墓等公墓也相继推出网上祭祀服务。
4月2日,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发出倡议书,倡议市民安全祭扫、生态祭扫,通过家庭分散追思、经典诵读、网络祭祀、家庭悼念等形式祭拜;倡导骨灰存放、树葬、花葬、壁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提倡骨灰撒散或者深埋、不留坟头;自觉遵守祭扫活动相关规定,不燃烧高香、不燃放烟花爆竹、不在祭扫场所露天焚烧香烛、纸钱,用敬献鲜花和电子香烛进行祭祀,营造文明低碳祭扫的良好社会环境。

4月3日,颜春岭安乐园工作人员代为逝者家属敬献鲜花。康登淋 摄
开展代替祭祀树文明新风
3月28日起,市殡仪馆及颜春岭公墓等公墓陆续开展多场清明集体代祭公益活动,由工作人员通过敬献鲜花、行鞠躬礼等方式代替无法到现场祭祀的市民,向逝者致以哀思和祈福。同时,多家殡葬服务机构推出个性化“代客祭扫”服务。市民可通过网络或电话联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将按照市民要求,在指定墓前做好祭奠,通过拍照反馈给客户,帮助市民实现心愿。
结合清明节祭扫活动和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市民政局启动“2020年殡葬宣传月”活动,利用板报、宣传栏、标语、横幅、墙报、灯箱、电子屏、广播电视、短信及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形式,宣传文明祭祀新风尚,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选择非实地祭扫、分时错峰祭扫。(记者陈歆卓)
海口市开展清明祭扫安全管理检查指导
4月3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确保疫情防控、森林防火“两个防控”关键期清明祭扫工作平安、文明、有序,4月3日,市民政局开展清明祭扫安全管理检查指导工作。
4月3日上午,市民政局工作组先后来到旧州镇富山公墓、勋德村、雅龙村等公益性公墓,详细询问公墓应急机制、联管联控、监测预警等情况,听取区、镇负责人有关值班值守、宣传引导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并面对面指导文明祭扫、防疫防火等工作。
市民政局局长淡利锋表示,各区民政部门要切实发挥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检查指导,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殡葬信息员作用,有效形成合力,确保公墓管好管住管到位。同时,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倡导网络祭扫、居家祭扫新方式,引导群众错峰祭扫、无烟祭扫,使绿色殡葬、文明祭扫深入人心;加强安全管理,特别是开放祭扫的墓区,要加大巡查盯防力度,杜绝各类火源进入墓区,避免疫情、火灾事故发生,共度一个文明、绿色、平安的清明节。(记者陈歆卓)
海口警方日均出动2000余名警力开展清明安保工作
4月3日,记者从海口警方获悉,清明期间,海口警方日均出动2000余名警力开展安保,在重点公墓和殡仪馆等区域和部分路口设置治安卡点和交通管制点,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和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全力确保清明节全市社会治安平安稳定。
海口警方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部署要求,成立清明祭扫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日均出动2000余名安保力量,采取定点执勤、动中备勤方式,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勤务部署;在重点公墓和殡仪馆设置治安卡点,对现场及周边区域开展隐患排查,引导广大市民采取网络祭祀、居家追思等方式进行祭祀,及时制止、劝阻现场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祭扫物品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此外,通过多渠道发布即时路况信息、交通拥堵警情等,引导市民绕道出行、文明出行。(记者李云川)
龙华:加强巡查引导文明祭扫
连日来,龙华区通过广泛宣传、设置卡口点等措施开展森林防火,加强重点区域巡查,大力宣传文明祭扫,确保清明节期间总体无明火,全面无险情。
4月3日,记者在龙桥镇博潭村森林防火检查点看到,已有一些村民上山祭扫,值守人员仔细检查是否违规携带鞭炮等物品。“各村上山主要路口都是重点区域,均设置卡点,并组织民兵等应急队伍开展防火巡查。”龙桥镇副镇长吴育健透露,为在全镇形成浓厚的防火氛围,除了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该镇还组织城管开车深入各村播放宣传音频,组织志愿者到市场等点位开展志愿服务。
截至目前,龙华区11个镇(街)和相关部门成立清明安保应急队伍48支共358人,把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到位。同时,广泛开展“绿色清明·文明祭祀”活动,制定印发《龙华区“绿色清明·文明祭祀”倡议书》2000份,引导群众错峰祭扫,培养市民树立正确的祭祀观念。(记者邝晓霞 特约记者刘伟)
秀英:倡议不参加聚集性祭扫
为巩固疫情向好形势,秀英区发布清明节文明安全祭扫倡议书,要求清明节期间避免人群聚集,倡导绿色、文明、简约的祭扫新风尚。
清明节期间,秀英区倡议不到市殡仪馆、颜春岭公墓、吉荫贤公墓、富山公墓、浮陵水公墓等禁止现场祭扫的场所进行祭祀,不组织、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聚集性祭扫。提倡通过网络祭扫、代理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降低实地祭扫人数,减少聚集感染风险。
倡议书提出文明安全祭扫,自觉遵守防火规定,不燃烧高香、不燃放烟花爆竹、不在祭扫场所露天焚烧香烛、纸钱,不使用封建迷信用品,不搞封建迷信活动,用敬献鲜花和电子香烛进行祭祀,营造文明、低碳祭扫的良好环境。要从简办丧、文明祭奠,倡导绿色节地生态安葬。党员干部要在遗体火化、生态安葬、从简办丧、文明祭奠方面做好表率,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破除殡葬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记者陈丽园 通讯员陈创淼 实习生程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