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办好密切群众生活事 海口龙华区以服务成效检验教育成果

2019-12-27 11:10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海口龙华区政府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以为民服务解难题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紧紧围绕棚改攻坚、管道疏通、课后服务等现实难题开展调研,立行立改推动整改落实,办好了一批密切关系群众生活的好事实事,用百姓的笑容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果。

“棚改攻坚”——让忧心变舒心

“我们先签约会不会吃亏,后签约的赔偿会不会比先签的多?”“我们家老人小孩多,出去人家不愿意租房子给我们。”面对面前坡棚改拆迁时市民提出的种种疑问,同时为了做通做好部分不理解棚改拆迁的老百姓的工作,由龙华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刚一线挂帅,组建了8个促签工作组,与未签约户面对面交谈,进行政策宣讲思想动员。面谈时对未签约户既算经济账,又算民生账、幸福帐,想法设法做通了一批未签约户的思想工作。目前,面前坡棚改项目已有164.9亩回迁安置地已出让建设,让2800多户拆迁户关心的回迁房问题走上了快车道。

面前坡棚改拆迁只是众多工作一个缩影。开展主题教育以来,面对棚改拆迁问题,龙华区政府始终在政策上做到“依法、依理、依情”,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原则,以“廉洁征收”为红线,以“主动服务”为理念,不厌其烦地向被征收人宣传征收政策。对于积极配合的征收户,尽快帮助其办理手续,并触动其带动其他未签户;对于观望户,耐心讲解优惠政策,算好“经济账”;对于有情绪的,认真听取想法,不失时机加以引导,逐步消除疑虑。今年以来,全区棚改项目共出让土地617.8亩,其中回迁安置房用地375.8亩。区政府争分夺秒推进安置房建设,让群众早日换上新居,以真情换真心,让忧心变舒心。

市民为中山街道送锦旗。(龙华区供图)

“管道疏通”——让烦心变顺心

中山街道工委办公室挂着一面锦旗,是园内里社区的居民们为感谢中山街道干部和市政维修中心工作人员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排水难问题而赠送的。

“由于我们这儿地势比较低,排水管道又严重堵塞,一下雨就很容易积水,导致大家出入不便。”文明西路的居民李先生说道。在中山街道工作人员对辖区内老旧小区的疑难杂症进行系统性排查时发现,原海口商业宿舍年代久远,经常出现积水的问题。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龙华区中山街道工委书记王小燕来到园内里社区原海口商业宿舍进行实地调研,并及时向龙华区市政维修中心上报了具体情况。“这个宿舍年代久远,又没有相关图纸,地下排水管道很难找。”市政维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工作人员采用多种方式,排查清楚了管道情况并联合中山街道帮助居民清理管道,解决了积水问题。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以来,龙华区全区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主动走访群众,与区市政维修中心建立联动机制,与辖区内各小区进行详细对接,对低洼区域排水设施和易积水点进行处理和加固,并对部分损坏的排水设施进行维修和疏通清理,共疏通清理排水管道85170米,清理污水井3605座,雨水井8407座,解决了一批百姓的烦心事。

“课后服务”——让担心变安心

下午4点半,已是放学时分,教室里依然回荡着孩子们稚嫩的笑语。“妈妈上班的地方离这很远,爸爸要把单子上的货物送完才能来。”海南省农垦直属第二小学四年级的陈同学边压着腿边说道。从前爸爸接得迟的时候,他只能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写作业。现在,陈同学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学自己最喜欢的舞蹈,开开心心地等着爸爸来接。

自今年课后服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对于家长希望利用课后时间培养孩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发展兴趣爱好和提升综合素养等新期待,全区各试点学校积极从校内在职教师、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民间艺人等人群中挖掘高技能人才资源,除了基础托管外,还增设了游戏、剪纸、舞蹈、科普、绘画等兴趣班。

主题教育以来,龙华区课后服务试点学校已从5所增加至10所,惠及学生1.2万余人。区教育局局长吴健好表示:“我们把课后服务作为服务群众履行宗旨意识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推广,提供‘有温度的教育’服务,明年还将拓展内容,让大家有更多来自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滨濂社区长者饭堂。(龙华区供图)

“长者饭堂”——让操心变开心

走进滨濂社区的长者饭堂,餐厅整洁明亮,桌椅干净舒适,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合理的套餐已整齐摆在正在就餐的20多位老人的面前。他们手上拿着的勺子微微弯曲,筷子也增设了防滑配件,舒适的就餐环境、可口的饭菜、人性化的设计让他们赞不绝口。棋牌室、书画室、体检室……长者饭堂还实现了自助餐服务与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相结合。除了吃饭,老人们还可以在这里免费体检、喝茶看书、下棋练字,参加各类文娱活动。

“主题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针对走访调研中发现菜品种类单一、配套不齐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我们将学习到的精神注入到工作中,秉承着让长者们在安心、舒适的氛围下吃饭,对饭堂环境、容纳人数、菜品种类、数量等尽量细化,并且实地多次走访相关选址,不断将细节做到完善,力求能够让居民满意。”龙华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说道。

当前,龙华区已在五镇六街各建成一个长者饭堂助餐服务点。长者饭堂建设,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吃饭场所,激活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资源,搭建起邻里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并以此为“桥梁”,引导独居、空巢、孤寡等老年人在享受可口饭菜的同时,进一步调剂老年人精神生活,增添生活乐趣,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菜米到家”——让费心变放心

为解决群众卖菜难、买菜难的两难问题,龙华区政府把“菜篮子进小区”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市场让利、摊位费补贴、价格补贴等形式,多措并举保供稳价,并在“减肥减药”上下力气,确保老百姓吃上平价菜、放心菜。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牵头组织龙华区蔬菜协会、新坡镇浓丰农合作社、东华科创公司、小菜一篮公司等相关企业,采取“生产基地+农户+小区”模式,打通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的供应链。

据了解,在蔬菜安全生产上,农丰村积极探索,通过有机种植、科学防控和检测监管等方式,构建起蔬菜生产的安全屏障。农户根据作物长势及色板、防虫网等绿控配套技术应用情况,安排水肥操作方案,综合加强作物健康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用量,提高作物品质。短短一年时间,合作社生产蔬菜35万斤,销售收入近70万元。此外,合作社积极进行蔬菜和水稻的轮种,12月13日,第一批生态大米正式上市。

此外,区政府积极推动“政产学沿用”一体化发展思路,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农丰村、新联村蔬菜种植基地,美定村、儒佐村食用菌种植地基等集体产业项目。目前,龙华区已有41个平价菜网点进驻社区、小区,既发展了生产,又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记者李万内 特约记者刘伟 通讯员许燕燕

(海口网12月27日讯)

相关链接:
海口美兰区组织人大代表、基层党员干部开展主题教育[图]
海口消防纪委推进“三转”工作 深入实践主题教育活动
[来源: 海口网] [作者:李万内 刘伟 许燕燕] [编辑:张武科]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