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提光纤理论 起初不获认同
高锟1933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祖父高吹万是晚清诗人和革命家,父亲高君湘是律师,另有一名弟弟高鋙。高锟于1948年举家移居台湾,至1949年迁往香港。
在香港,高锟就读圣若瑟书院,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他想读电机工程系,港大当时未开设此科,于是远赴英国,进入英国伦敦的伍利奇理工学院(现格林威治大学)。在英国留学时,高锟于舞会中认识后来的妻子黄美芸,两人于1959年结婚,婚后有一子一女。
1966年,高锟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任职期间,开始研究利用玻璃纤维传送讯号,发表过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提出利用石英基玻璃纤维,可进行长距离及高讯息量的讯息传送。
高锟的理论初时未获认同,更有媒体嘲笑他“痴人说梦”。但他未有放弃,继续研究及改良技术,至1981年第一代光纤系统面世,他亦因此获得“光纤之父”美誉。在1987年,高锟回港出任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期间创立讯息工程学系,直至1996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