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对很多人来说是工作生涯的结束,而对许多海南老教师来说,恰是事业焕发二次生机的好时候。他们年逾花甲仍然重返讲台,笔耕不辍,专心致志做教育,把青春和晚年都奉献给学校,献给象牙塔的学子。
退休老教师王华民:当老师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医生
王华民教授,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他的曾祖父是医生,爷爷曾担任过学校校长,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在书香家庭长大的王华民曾沿袭家庭的期盼——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1978年,王华民考入当时的海南医学专科学校(现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他有志于成为医生,但经过五年学习之后,王华民认为,培养医生比看病更符合他的设想,在“当一个医生”和“培养更多的医生”之间,他毫不犹疑的选择了后者。毕业后,王华民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担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到检验系副主任,又在山西医科大学攻读了硕士学位,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到美国和加拿大做访问学者。
2001年,王华民开始尝试教学改革,较早地在海医开展了双语教学;2006年,他又在双语教学的基础上升级为了全英教学,为后来到国际教育学院任教打下基础。2007年,海南医学院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2010年王华民正式成为国际教育学院的院长。王华民从2012年开始筹办中外合班,不仅培养留学生,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以培养中国学生。
今年夏天退休,60岁的王华民终于把学院管理的担子卸了下来,但教学上他却不愿意“退休”。“今年7月终于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因为还有很多的学生需要教,年轻教师也需要人带。”王华民向海口网(微信号:haikouwang2013)记者讲述自己继续教书的原因。9月10日恰逢教师节,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王华民手机响个不停,接连收到学生送来的教师节祝福。
60岁的年纪,王华民不仅继续为留学生和全英班学生全英文讲授《医学免疫学》课程,还参与留学生教材的编辑工作。“还想多做一些事情,再为高等医学教育发挥一点作用。”王华民说,他1978年考入海医,1983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到现在,一干就是35年。虽然其间担任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检验系副主任、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但他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不仅仅是因为拥有教师情结,是因为“教师”这两个字从始至终都贯彻着他的职业生涯。
毕光明退休后重返课堂。
退休老教师毕光明:人文教育永无止境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毕光明今年已经67岁,虽然退休7年,但他仍坚持任教,并在退休后攻读了武汉大学的博士。每个周三和周四的晚上,他还会乘坐校车到桂林洋校区给学生上课。在毕光明心里,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人文教育,只要大脑能思考,就应当学无止境,而他作为老师,应当做一个表率。
毕光明1982年7月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后留校任教,如今已经任教36年。1999年9月被调入当时的海南师范学院,作为学科带头人建设学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先后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海南师范大学任教19年期间,他在前辈寄托的希冀中不断向前。2008年,作为海南师范大学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负责人,毕光明签署了“军令状”,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成功申报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当时,距毕光明退休只有3年,很多人觉得他这样太折腾。
“文学院的老师努力很多年才拿到这个机会,虽然当时快退休了,但是我觉得一定要做。”毕光明趁着博士点建设的契机,引进了一批重要人才,且找到了信任的接班人,便放心地退居二线,攻读博士。
“汉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在2013年有很大几率能够申请成功,万一学校需要博士生导师,我随时都能去带学生。”毕光明牵挂着学校的博士点建设,他建言献策,在攻读博士的6年里,一边任教一边读书。博士点在2013年正式落地到文学院的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这让毕光明十分欣喜。然而文学院的建设他还想出力,当学校提出返聘他任教后,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人文教育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让人心情愉悦。”毕光明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思考和阅读中,又通过人文教育进行二次解读,授课给学生,他始终认为文学教育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引起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对生命的关爱、对精神的关切,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而他希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能够把这一种理念传达给学生。
记者钟圆圆 见习记者伍凤妹 摄影报道
(海口网9月10日讯)
相关链接:
全国仅10名!海南这位教师上榜!她的教育理念出乎你意料……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海南教师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海口市委市政府致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慰问信
强教师、优教育 海南为教育事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教师节,带你走进教师背后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