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屋上贴有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材料。 见习记者 李天平 摄
宣传垃圾分类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8月10日,《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出台,将于11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了环卫部门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主管部门,并对生态环保、住建、商务等主要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予以细化。
为了提高垃圾分类意识,社会各界都在做着努力。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曾到杭州、深圳、台湾等地区学习垃圾分类经验,对台湾民众的变废为宝的创意印象十分深刻。台湾的一些社区里环保创意层出不穷,只要合理再分配,它就能变废为宝。比如,一辆废弃的自行车被固定住打造成景观,放上绿植,就是社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将废弃的行李拉杆箱按从小到大的排列固定在墙上,里面种上绿植等景观物,又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台风过后倒下的樟木树枝,社区义工们也将其切成块状,刷上颜色,在墙上排列组合成一幅画,把废弃物的使用发挥到极致。
8月19日,由省住建厅、市环卫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公益活动在省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举行。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生动活泼的讲解和游戏互动以及垃圾分类知识有奖竞答,向少儿读者普及垃圾分类知识。8月22日,由共青团海口市委、海口市少工委主办,海南(海口)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领巾飞扬 缤纷假期”暑期公益夏令营迎来“垃圾变废为宝”新能源科技体验活动。来自我市的30余名“环保小卫士”走进海口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揭开垃圾变废为宝的神秘面纱,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今年上半年,市环卫局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各区环卫部门、环卫服务企业积极上门向居民开展宣传。海口初步实行“互联网+分类回收”模式,建设39座智慧垃圾分类屋,各区环卫服务企业给小区的每户居民免费发放2个垃圾桶,每月发放70个带有二维码的垃圾袋,鼓励市民自觉地把干、湿垃圾初步分类好,再送到垃圾分类回收房。回收房的工作人员称重后给予居民相应的积分,居民可以用积分兑换手机充值卡等物品,有效提升环保参与度,做好垃圾前端分类工作。同时,借助媒体平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相关链接:
海南省举办公益宣传活动 志愿者向少儿普及垃圾分类《海口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先在试点片区执行
垃圾分类,关键在于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