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综合整治三角池片区
“闯海圣地”蝶变 延续城市记忆
东湖美景。记者 黄一冰 摄
“这湖里面的水很清澈,水草都能看得到,也闻不到异味。”3月25日一大早高立国在东湖岸边散步,拿着手机不停地拍摄湖中景色,湖中游泳的群鸭、湖岸边长满绿植的浮岛、浅滩上漂浮着的花儿都定格在他的相机里。“这些照片是拍给我孙女看的,看她还认得出这片湖水不。”高立国说。
三角池片区(一期)综合环境整治项目是海口城市更新重点示范项目,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精品工程。改造项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新时代特征,展现特区精神,延续城市记忆,打造市民满意工程,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项目建设以城市品质提升为引领,兼顾交通治堵、文化复兴、城市增绿、水体治理,融入海绵城市生态建设理念,打造具有城市发展特色的记忆带,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品质和颜值,不断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摄影爱好者在东湖拍美景。记者 黄一冰 摄
美丽蜕变 特区精神打造精品工程
三角池片区位于海口老城区中心地带,周边3万多居民对片区环境整治有强烈呼声。回应市民关切,自2017年11月开始的三角池片区(一期)综合环境整治项目,沿街的立面改造让人眼前一新,便利的人行横道让市民过街不难,亲水栈道让人近距离感受湖中美景,悠悠绿野让人心情舒畅……3月20日,三角池片区改造基本完工向市民开放,三角池地带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眼前,令市民舒心愉悦,不吝点赞。
“从脏乱破败,到美丽蜕变,三角池片区只花了120天左右。”3月25日下午,在东西湖畔,看着水清岸绿水鸟飞的美景,市城管委市政公用处处长张鸿充满自豪,作为三角池片区(一期)综合环境整治项目指挥部的一员,全程参与项目的她见证了蝶变的艰辛和努力。
艰辛首先来自于设计的高标准和曾经堪称城市“疤痕”的鲜明差距。三角池片区改造项目是海口市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实施建设,然而,由于三角池片区属海口的老城区,人口密度高,交通繁忙,牵一发而动全身,存在基础设施滞后、建筑年代久远、生态措施缺位、地上地下管线混乱、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施工阻力较大。
“发扬严实硬作风,久久为功,坚决啃下硬骨头。”张鸿说,市城管委作为三角池项目的牵头单位,扛起责任担当,现场跟踪督办项目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做好企业服务,协调相关部门配合项目建设,加快街景立面改造、市政道路建设、景观提升等工作,以绣花精神打造精品工程,努力向广大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海旅集团作为代建单位,成立专班,实施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进度和质量安全。
三角池片区改造项目是个系统性的“大手术”工程,包括建筑外貌、市政道路、园林景观、水体治理、亮化工程及迁改(包括电力管线迁移)等诸多内容,涉及相关部门和属地单位的事项更是数不胜数。为此,借鉴美舍河治理的成功经验,海口成立三角池改造项目工作指挥部,下设多个工作组,部门联动,通力合作。属地辖区、街道,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凝心聚力、密切配合,以钉钉子的精神落细落小、抓紧抓实各项工作,深入发动群众支持和配合建筑立面改造、违建拆除等基础工作,并实施严管重罚,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各职能部门通过提供绿色通道、容缺机制、压缩审批时限等方式加速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按时保质完成。
海旅集团副总经理林天蒂还记得,在园林景观改造、电力管线施工及东西湖水体治理施工相冲突的情况下,施工单位之间充分意识到项目的重要性,互相支持,压缩有限的时间,交叉作业面配合施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尽早还路于民。
林天蒂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精细化收尾,总体进度已完成99%。其中,建筑外貌方面,已完成所有涂料、防盗网和铝板工程和屋面、外墙改造工程,店铺广告牌安装已全部完成;市政道路方面,已完成海府路、博爱南路交叉口改造以及博爱南路、东湖路机动车道改造,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铺装;景观园林方面,已完成乔木种植以及亲水栈道、玉兰广场、人民公园北门广场建设,完成公园路灌木清理及大叶油草种植,三角池广场、建省纪念园正在抓紧施工建设中,整体完成99%。
改造后的三角池片区美景让市民流连忘返。记者 黄一冰 摄
水清岸绿 休闲娱乐好去处
水清岸绿 休闲胜地
“妈妈,看,湖中有鸭子,这里还有花,好漂亮。”在三角池广场西区的东湖区域,新栽的椰子树笔直挺立着,地面上铺好的大叶油草生机勃勃,原有的小叶榕老树被保留了下来,树上不时地有小松鼠穿梭其中,枝繁叶茂的树下放置三两张休闲座椅,市民坐在树荫下休息观景,孩子们在绿坪上嬉戏打闹,自成一处和谐自在的人文美景。
“走到这里只用15分钟,现在我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两趟,散散步看看风景,这里是老人休闲的好地方呀。”64岁的符和雄对东湖这片区域的改造特别满意。符和雄住在和平南路,如今每天都会到亲水栈道休闲、散步。“这边改造后很美,湖水很清澈,岸边的花花草草让人看着很舒服,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地方,特别是老人。”
符和雄告诉记者,以前人民公园、东西湖是有围栏围着的,有时候也透过围栏看到东湖景色,但也没什么吸引人的,虽然是老海口,但他很少到公园里玩。现在改造后,围栏拆除了,风景变美了,大家可以很轻易地靠近这些美景。“现在我天天都来这里,散散步、看看风景,怎么看都看不腻。”符和雄笑着说,现在来这里就像到家里的客厅一样。
临街建筑 城市风景
“这个窗好像椰子树叶,这边好像是三角梅,美,真是太美了,这完全是一道美丽的城市风景线。”四川游客陈莉说,一眼望去都是乳白色的墙体,统一的商铺招牌又点缀以不同的文字颜色,楼面上好似镶嵌着各种植物花纹,真是好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建筑所建筑师申彬利介绍,墙上防盗网、空调格栅上镶嵌着“三角梅”、“棕榈叶”、“椰子叶”,以当地特色的植物形态转化成的符号花纹。同时,楼宇底下还增添了骑楼柱廊,并利用观光电梯改造钟楼,整条临街的建筑立面以简约风格为主,搭配地方特色,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城市景观,美不胜收。
“每到夜晚,骑楼柱廊亮起灯,照亮了整个铺面。”继瑶音响玩具店在海府路已有20年,店老板吴坤文见证了这里的蜕变。“现在和之前就是两个样子,随着海口城市建设的不断更新发展,改造后商铺也成了街景,更提升了海口城市品位。”
“这几年来海口变化太大了,城市规划建设愈趋人性化景观化。”市民唐丽文说,临街建筑白天是一道清新靓丽的景观,夜晚,在灯光照耀下又是一番独特的夜景,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让人应接不暇。
三角池片区改造前。 通讯员 周宗贵 摄
三角池片区改造后。 记者 黄一冰 摄
道路通畅 便捷出行
“现在三角池片区的路口都有斑马线,从海府路到对面的三角池公园不用过天桥了。”市民马晓慧说,以前三角池这边的路口只有机动车道,市民要过马路都得过天桥,年轻人还好,老年人就比较麻烦。马晓慧是住在海府路的老居民,退休后经常和朋友相约到人民公园散步。“现在由原来的三角布局改造成丁字路口,增设了人行道、交通指示灯,道路布局更合理,过马路不用走天桥,不费力。”
“在改造过程中道路的修整规划是一项重要便民举措,三角池片区改造不仅是改造了海府路、博爱南路交叉口道路,博爱南路、东湖路等都进行了规划修整。”申彬利说,道路的改造优先考虑行人和自行车通行效率、安全性、便利性,结合完整街道设计理念,在不降低机动车通行效率的前提下,整体缩小交叉口面积,增加过街斑马线,市民从路口便可以直接过马路。
“现在不用跟机动车抢道,行走更安全了。”住在博爱南路的胡先生说,以前东湖路基和博爱南路的人行道狭窄,基本上被非机动车占了道路,而且道路坑洼不平,行走很不方便。现在道路平整,非机动车道拓宽了,慢行道路、亲水栈道都可以供人步行。
经过立面改造后的周边商铺成为一道街景。记者 黄一冰 摄
延续记忆 见证闯海人的流金岁月
“30年前,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十万人才下海南,三角池片区是我们许多闯海人梦想起步的地方,刻下激情燃烧的岁月。”3月25日傍晚,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三角池片区,1988年部队转业后第一时间奔赴海口的王方全老人由衷地感到高兴。“三角池改造前后仅花了120天左右就实现涅槃重生,创造了新的海口速度,更是特区精神的现实传承。”
“那时候,街上求职者扎堆成群,广告栏上贴着一层又一层的求职广告。”74岁的杨一兵回忆起建省初期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情景说,无数的热血青年、改革闯将纷至沓来。海南,见证了他们的梦想和努力,也见证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他们也见证了海南的兴起和繁荣。
1984年杨一兵从上海调往原海南港务管理局担任党委副书记。“一上岸,我就认定这里就是我最终的归宿了。”杨一兵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说,他是提前来海南迎接众多闯海人的闯海人。
为唤醒那一段闯海人的记忆,海口在实施三角池片区(一期)综合环境整治项目中,决定打造具有闯海文化历史特色的记忆带,延续城市的记忆。“建好后我一定要去看看,海南这30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蒸蒸日上,这些都离不开闯海人的贡献。”杨一兵说。
记者曹马志 孙衍玲 陈丽园 吴祝好
(海口网3月26日讯)
相关链接:
海口三角池广场流光溢彩(组图)夜景引人痴迷 海口三角池片区综治项目一期对外开放
焕发椰城容颜 三角池片区借城市更新华丽转身
三角池公园附近路面恢复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