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昭通10月10日电 (记者胡远航)本是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个废弃的砖厂煤坑,却陆续发现亚洲最早的中华乳齿象化石、600万年前古猿头骨化石、欧亚大陆最大的水獭化石,及云南芡实等动植物新属、新种化石……10日,中新网记者随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的专家们,一起走近被称之为600万年前的物种“避难所”的昭通水塘坝古生物化石地。
图为水塘坝地层剖面。 胡远航 摄
10日,记者抵达水塘坝时发现,原本的矿槽虽蓄有深深的积水,但仍然可见完整而清晰的地层剖面,褐煤层中还夹杂有细碎螺蛳壳。
昭通水塘坝化石地位于昭通市昭阳区太平办事处水塘坝社区,原属褐煤矿区。上个世纪60年代初,此地形成约30亩的矿槽,常有化石出土,逐渐进入科学家的视野。
2009年,科学家在水塘坝发现距今600万年的古猿头骨化石,引起国内外轰动。随后,中美科研人员在此地开展多次化石采掘,发现古象骨架、古猿头骨及其他哺乳动物化石累计5000余件,并确认、发表了亚洲最早的中华乳齿象、欧亚大陆最大的水獭、中国南方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群、皱皮花椒、云南芡实等动植物新属、新种化石。如今,这里仍充满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