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春天,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物品紧缺,物流不发展,做鞋用的针、线都要到北京购买。爸爸是村里思想比较活跃的青年人,他率先创业,建起了皮鞋厂,他与同村的兄弟去北京购买原料,游玩了故宫。照片就是那时在故宫拍摄的,看他们多时髦。作者:刘伟
1995年,我去北京《农民日报》学习,专门坐地铁去天安门拍了这张照片。拍一张留念照要五元钱,当时够我吃两天的了。但来都来了,不留个纪念岂不遗憾一辈子!果不其然,从此再也没有去过北京。作者:城乡情未了
这张照片是爸爸(后排左1)1959年和同事去北京学习时在故宫留下的。2011年,老人家故去了,每看到这张照片就想起他的往事——爸爸是个技术工人,没念过书,不识多少字,但工作中遇到难题时,爸爸都要想方设法、废寝忘食地攻克难关。照片上爸爸的同事们不知还是否健在,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有机会故地重游。作者:刘柏青
爸爸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民工中的一员。自我记事起,他就总在外地打工——北京、内蒙、安徽、上海、武汉......大大小小十几个城市。他做着最卑微的工作,却抗起了我们这个家。作者:古而怪吱
你们有谁穿龙袍拍过照吗?作者:漫漫动&小龙人
1982年冬天,20岁的小姨穿着她最引以为豪的红棉袄,我穿着小姨织的毛大衣,我俩在午门前坐上了这辆小轿车。车外站着的,车里坐着的,都是我和小姨——不是PS技术,而是照相师傅过硬的二次曝光技术。妈妈是插队内蒙的知青,爸爸是内蒙人,他们都在内蒙生活。而我从小跟姥姥一家生活在北京,受到全家的宠爱。小时候故宫里很冷清,寥寥几个外国游客,比中国游客还多。
1982年,新婚的爸爸妈妈和78岁的太奶奶在故宫。作者:梁小新
照片上的人我不认识,照片也不是我拍的,而是我收藏的。照片中的人是谁?她有怎样的人生故事?个人或者家庭的影像记忆其实也是国家的记忆,更是历史的记忆。作者:许雷
这张照片是家里相册中的第一张,每当父亲看到这张照片都会很自豪。父亲说,那年是1987年,自己是个十八九的小伙子,跟村里的几个人一起到北京学习油漆工的手艺。想来,他也是最早一批北漂青年了。作者:黎默
无意中翻相册发现了这张照片,起初没有想起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还好年轻时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里写着那是1991年4月28日。那年我刚毕业不久,出差去天津,办完事后心血来潮去了趟北京。对我来说,照片和日记,都是难忘的回忆。作者:蘇哈
小时候不爱吃饭,经常一顿饭能吃好几个小时,父母为此头疼。1990年,爸爸妈妈开车带我来北京,我超级开心,可是一路上不管我多饿,爸爸都狠心不停车。终于到达北京了,我哭着跟爸爸说我好饿,以后保证自己好好吃饭。爸妈带我吃的北京炸酱面,觉得那是此生吃过最好吃的一碗面。2016年,已经在北京生活11年,最爱的还是北京炸酱面!作者:小怪兽
1992年,去北京为父亲求医时拍的,那时心情其实很沉重的。一晃24年过去了,老父亲走了多年,当年还未成家的我,如今小孩都上大学了,时光荏苒,失去了许多,只有回忆。作者:海东青
1991年10月8日,我和老婆到北京度蜜月,看我老婆的发型多有时代感,记得这发型叫“一片云”。转眼已25年,岁月无情啊!借此机会庆祝一下我们的25周年结婚纪念吧!作者:238
相关链接:
志愿服务伴你行 海口秀英区志愿者文明服务庆国庆国庆首日海口主要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海口动漫迷的国庆福利 第四届“漫博会”开幕
国际宠物博览会在海南举行 世界名犬陪你“闹”国庆
海口冯塘绿园国庆办“健康海口”活动 赢得游客点赞
海口市政国庆期间24小时值守 保障城市设施正常运行
海南冯宝冼夫人纪念馆举办民俗活动 庆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