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四川:用心用情接地气 动手动脑谋发展

2016-04-01 15:26

  人物名片

  胡洪东:叙永县水尾镇林业站站长,水尾镇西溪村驻村脱贫工作组成员之一。

  人物感言

  与贫困户多交流、多接触,关系拉进了、感情增加了,群众认可了你,脱贫攻坚就不会有什么阻力。——胡洪东

  改造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 罗之飏

  3月31日下午,目送收购春笋的商贩陆续离开,第二期竹林丰产改造又将提上胡洪东的日程。

  西溪村是叙永山区高寒贫困村,全村1800多公顷林木资源中占90%的都是竹子。可即便守着绿水青山,村里仍有52户贫困户184人。去年12月,叙永县林业局计划改造升级西溪村丰富的竹林资源,以提高竹笋产量,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驻村脱贫工作组成员之一,在西溪村呆了快一年的胡洪东动起了“私心”:改造竹林人均每天能有100元工钱,这笔钱为何不让贫困户先挣?

  然而结果却有点出乎胡洪东的意料。竹林丰产改造需要对林地进行清理,同时减伐以保持竹林合理密度,此外还要松土施肥、补植补草,1公顷竹林需要75个劳动力到150个劳动力。而西溪村陡峭的地势导致每个改造环节都要耗时半个月左右,这样一算,改造完毕需要两个月。

  任务自然而然落在胡洪东和西溪村全体村民头上,2015年12月初,西溪村大部分有劳动力的村民在胡洪东和水尾镇林业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翻山越岭,开始对世代从未“深耕”过的竹林地进行丰产改造。

  在那些滴水成冰的日子里,这一幕让胡洪东感到心痛。但为了帮助贫困户增收,他必须赶在开春前率村民对西溪村部分竹林进行丰产改造。同时,竹林丰产改造过程需要林业站技术人员每天到现场蹲点指导,胡洪东和林业站其他三名同事将水尾镇到西溪村之间17公里路跑得“烂熟”。

  今年3月,随着西溪村第一期47公顷丰产竹林改造完成,前来收购首批春笋的商贩发现,村民售卖的笋子个头比往年大了不少,产量也增加了许多,单就这一项,西溪村村民人均每年能增收250多元。

  春日,江安县怡乐镇青龙村干部和村民们一起在田间规划新年种植计划。

 

 

 

 

相关链接:

[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电商进了贫困村
【治国理政新实践·新疆篇】乘“一带一路”东风 新疆发展再提速
治国理政新实践天津篇:医疗协作均等化 让京津冀更“健康”

 

相关链接:
治国理政新实践天津篇:医疗协作均等化 让京津冀更“健康”
【治国理政新实践·新疆篇】乘“一带一路”东风 新疆发展再提速
[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电商进了贫困村
[来源: 四川日报] [作者:何海洋] [编辑:林道亨]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