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河北省还提出了力争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后10位的目标,治理雾霾的态度十分坚决。与此同时,天津和北京也对环保下达了重任,天津提出,PM2.5年均值下降25%;北京将实现,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
除了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水环境质量方面,三地也将“重拳出击”,力争实现《规划》目标——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II类,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73%。
其中,河北省计划五年内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加强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天津“十三五”期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地表水体基本消除劣V类;北京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河道黑臭水体。
从五年规划来看,京津冀地区已经对大气、水污染治理进度下达了“硬任务”。从国家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清晰的描绘出,未来五年内三地的水将更清、天将更蓝。
三地山水相连 协同发展下天津勇担责任
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下,天津不仅在大气、水污染治理方面与河北、北京加强协作,联防联控。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实施,天津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
“十三五”期间,天津全面深化清新空气行动,从控煤、控尘、控车船、控工业污染、控新建项目污染几个方面加大治理力度。严格落实“三无”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873名专职网格监督员的作用,设置271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基本实现管理无死角、监察无盲区、监测无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