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海南媒体丝路行:丹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打造精品旅游

2015-11-04 09:56




丹东的虎山长城(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
 


  海口网特派记者 袁宇 摄影报道

  提起丹东,更多的人想到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那场大战,以及横跨鸭绿江的那座大桥,鲜少有人知道丹东还拥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丹东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9℃,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温暖最湿润的地方之一,同时获选为“中国十大养老胜地”之一。

  行走在丹东市内的七经路、六纬路和九纬路,道路两旁茁壮的银杏树将整条街道遮蔽起来,如一顶华盖。在每年的霜降前后,翠绿的银杏树叶开始逐渐变黄,整条街道铺满了黄灿灿的银杏树叶,远远看去散发着金黄色的光芒。


 
丹东市内遍布银杏树


  在亚洲城市中,拥有百年银杏树的街道统共只有六条,而丹东独占其中三条。“银杏树我也见过很多,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这么大的银杏树,还有满地一片金黄。”来自吉林的游客张莉对眼前的美景十分喜爱,“最过瘾的莫过于行走在满地的银杏叶上,听着那清脆的声音前行。”

  每年的10月份,都会有很多游客慕名赶来丹东,欣赏边城深秋时节的最后美丽。除了满城金黄的奇景,丹东依据自身四季分明的独特气候,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四季旅游线路,不仅每个季节拥有别样的景致,每个季节在丹东也能吃到不一样的美食。

  丹东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对于国内游客而言,最具吸引力的当然还是要属中朝边境游。沿着鸭绿江一路前行,三三两两的游客沿着河边的扶手一边漫步,一边讨论河对岸的人们是如何的生活。有的游客找到了一处高地架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河对岸的景致。


 
一对老夫妻在江畔的长椅上享受夕阳的余韵


  近年来,丹东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先后对境内的一批景点进行维护、扩建。在今年沈丹高铁开通后,丹东更是抓住机遇,扩大旅游影响力,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挖掘丹东独特的地缘优势。201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丹东创造了11个亿的旅游收入。

  (海口网11月4日讯)

相关链接:
海南媒体丝路行记者短评:发扬丝路精神还需诚信根基
海南媒体丝路行采访札记 :“老哈尔滨”再回冰城
海南媒体丝路行:满洲里等三市简介
海南媒体丝路行记者短评:文明是种精神实力
海南媒体丝路行:市民游客都是主人
[来源: 海口晚报] [作者:袁宇] [编辑:陈慧妹]
电脑版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