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
李俊夫为什么栽了
作为年轻的领导干部,李俊夫曾经画出了一道何等漂亮的仕途轨迹。然而,这道轨迹却并未延续,反而急转直下。那么,李俊夫错在哪里?
1独断专行
李俊夫被社会上誉为“学者型官员”,在汶川立下大功,回到广州后在各级会议和众多媒体前经常侃侃而谈、频频亮相。从圆满完成汶川灾后重建任务到登上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位置并身兼数职,李俊夫开始独断专行、我行我素,甚至目无法纪,想提拔谁就提拔谁,想让谁干这个工程就让谁干。李俊夫在自我剖析材料中写道,“一到位,(我)就快刀斩乱麻,对工作中有不同意见,不能按自己要求完成任务的干部,随意调整岗位”,“对那些属于自己人 的干部,则采取坚决手段调整到其他岗位”。
2迷信“潜规则”
吹牛拍马、吃吃喝喝、跑官要官等“潜规则”在官场盛行,污染了健康的政治生态,也成为李俊夫的信条之一。
3监管薄弱
从该系列案可以看出,领导干部插手工程现象非常严重。除人为因素外,现行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招投标监管制度不完善是主要原因。现行的工程建设领域法规体系中存在弹性空间,招投标制度更多注重办事程序,而投资控制没有到位,企业利润空间太大,容易给权力寻租带来可乘之机。
4权力过于集中
当前建设工程领域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利润可观,施工企业为承揽工程不惜采取高额回扣、巨额行贿等非法手段,用我的钱买你的权,用你的权谋我的利。在这种情形下,手握大权的李俊夫自然就成为各种利益群体拉拢腐蚀的对象。社会上一些企业家、商人,面对着这些可以带来丰厚利益的资源,各显神通,不择手段,大肆行贿,开始了一系列的疯狂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