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与父母联系次数直接影响孩子情绪
针对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上学路上”公益组织对六省市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正完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该研究报告调查从与父母见面和联系的次数、学习、娱乐与家务、情绪等四个方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心理状况。
该报告指出,与父母联系次数对农村儿童烦乱度有显著的影响,总的趋势是,一年内与父母联系次数越少,儿童的烦乱度越高。
与父母见面次数越少越“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硕士生导师李亦非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在三类留守儿童中,29.4%的学生一年能见父母1-2次,15.1%的学生一年都见不到父母。
据报告内容,在情绪状态方面,留守儿童的消极程度(烦乱度和迷茫度)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积极程度(愉悦度与平和度)则没有显著差异。报告统计分析发现,一年内与父母见面次数越少,儿童的愉悦度越低。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儿童每年与父母见面的次数少于5次,导致留守儿童的烦乱度提高、愉悦度降低,表现为伤心、害怕、紧张、忧愁、心烦意乱等。
经济问题不是留守问题主因
报告分析发现,东部地区48.1%的学生没有零花钱,在各地区所占比例是最多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约30%-33%的学生有10元以下的零花钱;西南和西北地区约54%-60%的学生有10元以下的零花钱。
报告指出,统计发现,经济状况并不是造成留守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报告研究对象中,有不少留守儿童家庭条件优于非留守儿童家庭。而一些较为贫困的留守儿童在情绪和学习上的表现也可能比经济条件好的儿童出色。
相关链接:
探访贵州毕节的留守儿童男孩为体验监狱生活"打劫"银行 留守童心理需关注
贵州毕节7名女童遭老师猥亵 多为留守儿童
留守男童患白血病 打工父亲驱车千里求医
特殊学校选择留守的老师——用爱唤醒“星星的孩子”
没钱还债 东方两男子竟闯入亲戚家抢劫将留守婆媳杀害
中国驻也门使馆暂不撤离 保障留守中国公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