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
村民记名全靠“顺口溜”
日前,记者走访了十三陵地区的一些村民,其中许多村民都能在几秒钟内说出十三个陵的名字。对此,27岁的李先生称,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熟悉每个陵,而是小时候就从大人们的口中听过一个“顺口溜”,念上几遍,十三个陵就记住了。
李先生介绍,十三个陵包括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如果直接背下来还是要费些心思,但是如果以每个名字的第一个字作为简称,重新排列,就能出来一个“顺口溜”:“德、永、景、长、献”、“庆、裕、茂、泰、康”“定、昭、思”。这样读上几遍,很快就记住了。
李先生说,他曾问过家里老人,这个“顺口溜”是怎么来的,老人们称,是从爷爷奶奶那里听说的。
揭秘
1.为何13个陵中只挖开了定陵?
定陵是唯一一座国家有计划发掘的陵寝。但是在计划之初,想发掘的并不是定陵,而是长陵,大批人马都驻扎在长陵。但因为对地宫的挖掘史无前例,又加上长陵的地宫比较大,所以考古学家们准备找个别的陵先试挖一下,积累一些经验。最后经历种种波折他们找到了万历皇帝的墓,也就是定陵。但正是因为经验的不足,在仓促地打开地宫的金刚门后,墓里面无数在低氧情况下存放数百年的精美珍贵的字画、丝绸等文物在突然遇到氧分子时迅速碳化,破坏严重。此后,国家再没有对地宫进行发掘。
2.金丝楠木大殿的彩画去哪了?
长陵陵恩殿的金丝楠木大殿是国内保存最完整、历史最长的金丝楠木大殿。楠木大柱子都是整材的,中间的几根高达12米多,最粗的直径1.124米,生长上千年。明朝的时候,楠木柱上装饰有彩画,中间的柱子上镶嵌有金莲,其他柱子油着红漆。
乾隆五十年到五十二年修缮时,当时负责工程的是明陵工程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刘墉及工部尚书金简,他们到这里来实地考察,发现有些地方彩画已经脱落,露出楠木本色,所以就给乾隆皇帝上了一道奏折,提了一个建议,“不如把彩画剥去,露出楠木本色,反觉古雅”,乾隆皇帝的批示就三个字“知道了”,就是同意了,然后就把彩画去掉了。目前,这道奏折还保留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相关链接:
高清:韩国总统朴槿惠访问西安 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南京回应“擅挖疑似帝陵”质疑 无任何商业行为
南京再次回应"擅挖疑似帝陵"质疑:没有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