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再寻交城县里的华国锋痕迹:少年不识 老人尤念

2014-08-20 16:12

  1949年2月,华国锋和韩芝俊在山西盂县结婚。

  建国后三次回到故乡

  同样不太希望被打扰的还有交城县的文史研究专家田瑞。

  此时,他正在家中继续他的交城民歌研究,2011年陵墓修建引发的争议,让他对媒体心有余悸。

  田瑞对华国锋的关注和研究,可以追溯至1976年。那一年,“四人帮”粉碎,华国锋当选中共中央主席,交城县决定成立一个领导班子,专门收集华国锋的有关资料。

  当时还是交城县城关关公社副书记、团县委副书记的田瑞,参与了这项工作。此后,研究在他手上断断续续,但始终没有彻底放下。

  2002年,从县志办刚刚退下来的田瑞,开始担任史交城县志研究会会长,也由此开启对华国锋史料的全面研究。

  12年来,田瑞共完成《华国锋在战争年代》《华国锋在湖南》《华国锋在北京》三本书,再加上一本《华国锋年谱》,共计10卷,340万余字。目前部分著作,仍在送审阶段。

  此外,他还在编写《华国锋志》,该内容属于《山西通志》的一部分。

  因为涉及具体研究,田瑞与华国锋见面次数有十六、七次。谈话时间最长是一上午,短的有一两个小时。

  “华老是交城人,他的这部分历史,别的地方可以不写,但是交城人非写不行。”田瑞回忆,通常情况是他把编好的书送过去,华国锋看了以后再提出修改意见。

  在与华国锋的交往中,田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华国峰对家乡的牵挂。他总是尽可能接待登门拜访的交城老乡,也会时常问起交城的发展近况。这份感情,在华国锋建国后三次回乡的经历中也有所体现。

  据田瑞研究整理,华国锋分别在1958年、1991年和1995年回到过交城。

  1958年冬天,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华国锋前往西安参加全国财贸会议。会议结束后,他绕道交城,看望母亲和兄嫂。两天时间里,他除了和老战友见面,还与当时的县政府工作人员讨论了交城粮食产量上不去和开龙门渠引水灌溉的问题。

  1991年8月25日,70岁的华国峰带着夫人韩芝俊等人再次回到交城。

  据《华国锋年谱》记载,他是在当天上午9时到达交城天宁宾馆。下车后,华国锋与早已等待的100多名机关干部合影留念,之后住进宾馆北楼202房间。

  上午10点以后,得知消息的人们如潮水一样涌入宾馆大院。交城西汾阳村的老吕也在其中一位——他和大家一样,站在院子中间,希望见一见这位家乡名人。

  中午时分,看到人们不肯散去,华国锋走到阳台上高声问候,满院的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第一批散去后,第二批、第三排很快又都挤满了宾馆大院,华国锋又连续两次站在阳台上与大家见面。

  《华国锋年谱》还记载,这天午饭以后,华国锋给全体随行人员开了一个会。中心内容是交城面临大旱,水不够用,要求大家节约用水。同时,随行人员在交城住的日子不洗澡、不洗衣服,这几点,他和夫人都带头做起。

  接下来几天,华国锋先后去了县五金工具厂、母校城内学校、打游击时呆过的卦山、南街老院等地。他还特意回到老家交城县杜家庄,到父母坟前拜祭。之后,他又去了杜家庄村委会和哥哥一家人曾住过的苏家老院,与乡亲们热情攀谈。

  也是这一次,韩富明有了与华国锋亲密接触的机会。他清楚记得,当华国锋迈进苏家老院时,排在第一个握手的是华国锋的大嫂石玉环,第二个是华国锋的亲家李立功。之后轮了十来位,排在后面的他终于有了握手的机会。

  “华老的手软绵绵的,就像没有骨头。”韩富明激动不已。此后,华国锋和亲属们进了屋,不舍得离开的他又趴在窗户上继续围观——那天中午,华老没有回宾馆,而是和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家常便饭。

  1995年6月,华国锋最后一次回到交城。

  《华国锋年谱》显示,6月25日上午,他从太原回到交城。此后几天,他去参观了化肥厂和林科所,还专门听取了交城修建龙门水库的情况汇报。

  “交城的水不浇交城浇文水,华老对交城缺水一直很关心。”据田瑞介绍,此后多年,交城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登门拜望,华国锋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交城的水尽快引到交城”。

  当时还有县委书记说,“华老,你回家看一看。”他回答,“你啥时候把交城水引到交城,我啥时候回交城。”

相关链接:
清明节民众自发前往山西祭扫华国锋墓(组图)
电视剧邓小平送审光盘超万张 华国锋形象首现电视剧
作文素材:《邓小平》剧还原华国锋等值得称道
[来源: 澎湃新闻网] [作者:NN105] [编辑:李文霆]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