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台风过后重灾区海防林毁坏殆尽 复种最快3年完成

2014-08-06 16:00

  3.木麻黄不适合用于海防林?

  “威马逊”风力太大,是海防林大面积被毁的最主要原因,加上很多木麻黄已老化,不能自我更新,抗风能力大打折扣

  尽管这次超强台风让文昌、海口等地以木麻黄为主的防风林遭遇了毁灭性打击,但在徐大平看来,仍要肯定木麻黄抗风的积极作用。“木麻黄虽然被台风打倒了,但同时它也减弱了台风风力,达到了防风林的目的,现在是要把倒的树重新种上去,尽快长起来,下次来台风的时候还能挡得住。”

  周亚东表示,台风风力过大,是造成这次海防林大面积被毁的最主要原因。“海防林作为第一道防线,正面迎击台风,超出了它所能承受的风力范围。”

  “台风过后,大家都在怀疑木麻黄的抗风能力究竟有多强,但我对此并不怀疑。”薛杨说,木麻黄抗盐碱、抗风、固沙,多贫瘠的地上都能长,木材也受到认可。“目前还没有树种能替代它,这次复种海防林,木麻黄还是要占到三分之二以上。但沿海一带的木麻黄防风林都是成熟林,确实也老了,防风能力打了折扣。”

  据了解,我国引进木麻黄已有100多年历史了,木麻黄原产地在澳大利亚和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最早是1897年被引进到我国台湾地区,上世纪四十年代日军侵琼时又从台湾引入海南。据清朝相关文献记载,清末时海南岛风沙灾害就已非常严重,文昌有些村庄为风沙所苦,像我国西北沙漠地区一样,风进人退。而引进木麻黄以后,海南的海岸防护林才比较成形了。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引入海南到现在70多年,作为海防林的当家树种,木麻黄的责任还是尽到了。”海南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刘强教授说,目前我国整个东南沿海、台湾岛和海南岛的海岸带都是以木麻黄为主。

  刘强说,木麻黄最大的弊端是不能进行自我繁殖更新,需要在人类干预下才能生长出来。即使没有这次超强台风,木麻黄生长几十年后也会自然老化,需要进行大面积人工砍伐更新。“这次被台风折断的木麻黄很多都是老化的,当然,这次台风确实大,很多青壮年的木麻黄也倒掉了。”

  虽然海防林被毁,急需大规模复种,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种树的环境已和当年完全不一样了。杨朝晖说, 1964年岛东林场建场之时,文昌的风沙很厉害,村民长年饱受风沙之苦。“所以那时群众很喜欢人家种树,村民都拉我们到村里种树。”

  而随着文昌地区环境改善,农民也提出靠近村庄的树要还给他们,这样一来,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岛东林场已由1964年建场初的60万亩缩减到36万亩;到2002年发林权证的时候,要和农民划界,农民又提出来要还土地回来,才签名盖章办证。最后,岛东林场又让出18万亩。

  杨朝晖说,随着经济发展,农民对海防林的重视程度也不如以前了,当年是抢着让你去种,现在是不让你种。“如果这次灾后大规模清理倒树的措施不当,也很容易会产生占地纠纷。”

相关链接:
海口3000亩海防林受灾 20多年木马黄被连根拔起
林业专家建言:海南海防林建设要优选树种
重灾区90%以上海防林被毁 省林业厅:将下达种树指标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邵长春 单憬岗实习生 周川又] [编辑:周才能 实习生 黄梦思]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