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乳业打假第一人蒋卫锁遇害 为揭黑曾屡遭威胁和打击

2012-11-22 15:01

  蒋卫锁打假经历

  ◎揭黑行动:

  自费30万元发起“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行动,整理出《中国西部乳业濒临崩溃边缘》调查报告。

  ◎曲折遭遇:

  为打假,他卖了企业,丢了老婆,两个孩子因此辍学,社会上一度传言有人要花50万元买他人头。

  ◎命运转变:

  如今,他正在专心经营自己的乳业。因“三鹿奶粉事件”,很多曾经质疑他的人开始理解和支持他。他正在努力重树消费者对乳业市场的信心。

  “现在很多消费者都茫然了,他们不知道究竟什么奶能喝,到底有没有完全安全的奶。原来喝奶的人可能因此不喝了,而原来不喝奶的人今后也有可能更不喝奶了。”

  接到本报记者的采访电话,蒋卫锁非常感激。他说:“你们采访我就说明你们对乳业的打假和发展非常关注,这样会促进乳业市场的发展,我要感激你们。” 一到“3·15”,蒋卫锁就要比平时忙上好几倍,因为他的头上有着“中国乳业打假第一人”的头衔,这时,总会有许多人想到他。早已经成为大名人的蒋卫锁还是认认真真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对中国乳业的发展“着了魔”似地关注,即便他为此赔了钱,丢了老婆,牺牲了两个孩子的学业,但还是觉得值。今年的 “3·15”,他仍是“中国十大杰出维权人物”的候选者之一。

  为了生意他站出来“喊停”

  蒋卫锁原是陕西省杨凌高新农业技术产业示范区大寨乡蒋家寨村的一位普通农民。改革开放之后,他创办了陕西的第一家“托牛所”,并由此创办了杨凌的第一家机械化挤奶站。

  由于奶站经营和管理都非常好,2002年,蒋卫锁引起了一家乳业公司的注意,这家公司承诺以优惠的价格来收购蒋卫锁的全部鲜奶。3年后,他发展成为该企业在陕西省的最大奶源供应商之一。蒋卫锁也因此被团中央、农业部等8部委授予“中国杰出青年农民提名奖”。

  可是好景不长,2005年5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蒋卫锁突然发现自己奶站的牛奶卖不出去了。与此同时,蒋卫锁发现,他的周边悄然兴起了一大批掺假、造假的输奶同行,这些同行的牛奶输送价格竟然比他的纯鲜奶还高,而且输送量也远远超过了他。

  于是,蒋卫锁先后6次拿着“原料奶掺假”的证据上门找到这家公司,希望他们停止这种造假行为,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为了调查他几乎走遍中国西部

  由于与该乳业公司的交涉非常不顺利,2006年7月,蒋卫锁策划了“农民倒奶事件”,这一事件惊动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温家宝对此作出了批示,两次派人进行调查。

  2006年4月,蒋卫锁组成一支“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队伍,对中国西部乳业进行彻底的调查,他想客观地将奶业造假和掺假的行业潜规则揭发出来。他们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走访了陕西、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几乎走遍了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行程总计10万余里。

  当时,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经费问题,为此,他忍痛割爱卖掉了经营了多年的一家酒店,最终筹集了30万元。

  然而30万的费用根本不够,在整个行程中,蒋卫锁必须省吃俭用,尽量减少开支。蒋卫锁说,当时他常常空着手就住进了某家旅店,然后告诉旅店服务员第二天再结账,这时候,他就马上给老家的朋友打电话借钱。

  虽然调查的过程非常困难,但每当想到那些奶农的遭遇时,蒋卫锁就不觉得自己苦了。蒋卫锁说,调查过程中,他痛心地发现,由于一些企业大量收购掺假和造假的牛奶,很多奶农的生存陷入了危机,有些奶农投资了几十万,几乎把全部家当都搭了进去,但是结果牛奶卖不出去,一下子就全赔了。当时有很多奶农都把奶牛杀了,还有很多奶农破产了,更惨的是,蒋卫锁还听说有奶农因为破产而自杀了。

  蒋卫锁听说这些消息后痛心疾首,几乎彻夜失眠,所以他决定一定要把这些真实的状况反映出来。半年多的调查结束后,蒋卫锁整理出了《中国西部乳业濒临崩溃边缘》的调查报告,其中详细披露了西部奶业的造假、掺假现象,也真实地反映了奶农的生存状态。

[来源: 华商网] [作者:] [编辑:聂锐]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