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
爱吃煎饼卷大葱 爱听故乡茂腔戏
贺立华为记者拿出一叠莫言的照片,其中有几张是就餐照,莫言手拿大葱,吃得津津有味。“别看莫言20多岁就离开故乡,但他最爱吃的还是老家的煎饼卷大葱,一块吃饭时,我们先挑那些做煎饼的餐馆。”
回忆起莫言的饮食习惯,贺立华仍觉得很有意思,“一个大作家,身居首都北京,不爱鱼肉和西餐,光想着家乡的煎饼、大葱和大酱,这就是故乡打在他身上的烙印啊。”每逢贺立华去北京出差,如果有机会见到莫言,他总会给莫言带上一些煎饼,让莫言打打“馋虫”。
“啥时咱们见见面,抽烟喝茶听茂腔。”这是莫言打油诗《答老乡》中的两句。茂腔戏是莫言家乡的戏曲,对莫言影响很深。莫言参军入伍后第一次回故乡,首先听到的让他感动落泪的声音,就是茂腔,他为此也写了一首打油诗:“当兵两年还故乡,车站广场听茂腔。此曲唯在高密有,使我潸然泪两行。”
贺立华对记者说,有一次和莫言聊天,大伙都让莫言唱几句茂腔戏。“当时没想到沉默寡言的莫言竟然答应了,开口就唱,唱完还很在意地问我们好听不好听。”贺立华笑着说。
为人
古道热肠仗义之人 曾为朋友抵押书稿
受贺立华教授的邀请,2001年,莫言受聘为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与贺立华一起培养研究生。
“不仅是莫言与山东大学缘分很深,莫言的女儿也是山东大学培养的,2000年,莫言的女儿考上山东大学英语系,度过了4年美好时光,后来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读研。”
贺立华告诉记者,莫言具有山东人热心和慷慨的优良品质。“我们培养的研究生齐林泉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莫言对他关爱备至,每到周末包水饺的时候,都要给齐林泉电话,约他来家里坐坐;另外一个研究生赵学美的恋人在北京工作,得知此事后,莫言千方百计帮小赵在京找工作,让他们团聚。”后来,莫言还热心地为他们的孩子取名。
最令贺立华感动的,是莫言为他担保台湾之行,早些年,两岸还没有实现“三通”,为了能让贺立华顺利成行,莫言把自己所有的书稿,都抵押给了台湾出版商。“当时,这可是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担保啊,莫言能够慷慨为之,由此能感受到他古道热肠的仗义之心。”贺立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