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海南外海捕捞面临3大瓶颈 渔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开发

2012-09-12 10:40

西沙群岛晋卿岛,海南琼海潭门渔民进行深海网箱养殖。(作者:李英挺)

 

  海口网9月12日消息  7月中旬,三亚市30艘渔船组队开赴南沙捕捞,拉开了海南省大规模开发三沙渔业的序幕,并探索了大规模外海捕捞作业的组织模式。

  省水产研究所所长李向民说,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是一个天然的海洋宝库,渔业资源极其丰富,南沙群岛海域岛礁中上层鱼类渔业资源丰富,目前已知栖息鱼类有500种以上,其中金线鱼、鳗鱼、石斑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30多种,开发潜力巨大。

  据统计,2011年海南省在三沙海域的捕捞总产量仅8万多吨,不足可捕量(200万吨)的4%左右,由此可见,西南中沙渔业资源的开发前景巨大。

  专家指出,随着海南省近海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拓展外海捕捞空间已迫在眉睫。然而,海南省发展外海捕捞仍面临渔船装备差、补给能力弱、渔业基础设施薄弱三大“瓶颈”。

 

  旧小渔船多 抗风能力弱

  “海南省现有的外海捕捞能力与西南中沙丰富的渔业资源、巨大的可持续捕捞量仍不相匹配。目前海南省捕捞能力过剩与不足并存,即近海过剩,外海不足。”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中社坦言。

  据了解,目前海南省共有2万多艘渔船,但80吨以上的大中型外海捕捞渔船仅1669艘,只占渔船总数的6%,大部分是旧小木质渔船,钢质渔船仅有386艘,只占渔船总数的1.4%,44.1千瓦以下的小型渔船22280艘,占渔船总数的81.4%。大部分渔船仍集中于近海作业,效益低。赴西南中沙海域作业的渔船多为木质渔船,吨位功率小,船体抗风能力较弱,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在海上捕捞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农业部给予海南省相关政策扶持,适当增加“双控”(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指标,支持海南建造大吨位、现代化的捕捞渔船,并配备先进的渔业生产、冷藏粗加工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同时,建立起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群众自筹等多元化投资体制,采取公司、渔民专业合作社等运作方式,组建外海捕捞船队,增强我省外海捕捞能力。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侯小健 邓韶勇] [编辑:李昕昕]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