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六度变身印证家国历史 海口福林村百年老屋仍较完整

2012-09-04 08:34

 

  海口网9月4日消息(见习记者伦慧强摄影报道)在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福林村,有一座先后经历了祠堂、学堂、生产队办公室、谷仓、杂物间六次角色转变的老屋,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仍屹立不倒,与祖祖辈辈的福林人一起见证了这里的风风雨雨。

  8月30日上午,记者从海口出发,驱车沿着223国道往南向着大坡镇的方向进发,一小时后来到了福林村。一走进福林村,这座老屋便以它神秘的气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村中80岁的张运蓬老人告诉记者,这座老屋已有百年历史。

  远观老屋,黑色的琉璃屋顶,碧绿的镂空雕刻方形陶瓷花窗在经历百年风雨的洗礼后色泽仍圆润如新,门口两侧各立有一根约5米高的石柱直顶屋顶,五间小屋以中间一屋的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一字分布。

 

  推开木门走进老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间一面墙上的红色大字:“学理论,举旗抓纲学大寨,誓把福林山河重安排。”左手边的墙上印有标语“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右手边则是“学习栏”、“公布栏”。在两侧纵梁与金字形屋顶所构成的小三角形里刻有莲花瓣花雕,其左边尚保留完好,而右边则了无踪影。正屋内左右两侧各立有一柱子,其底端石墩长满了青苔泛着墨绿,在柱子下端有处烧焦的凹痕,深约5厘米,长约50厘米,据张运蓬介绍,1938年,日军曾放火烧毁屋子,这柱子上的凹痕就是那次大火留下的“伤疤”。房子分为前后两排,后排屋在大火中已化为灰烬,而前排屋则幸免于难,且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当问及老屋的修建年代时,张运蓬带记者见了村中最年长的一位老人———90岁的张运鑫,他令其子从家中翻出了新修的张氏族谱,欲从族谱所记载的族人生卒年代上查找老屋的修建年代。

 

 

  据张运鑫介绍,福林村村民皆为张姓,老屋原为张氏祠堂,供奉着张氏的历代祖先,第一代族人叫张基淳,两百多年前从三门坡镇加乐湖村迁至此,该老屋有可能是张基淳之子或其孙于道光年间修建,距今约一百年。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老屋先后经历了六次角色的转变。先是作为张氏祠堂,日本侵华时一度成为日军指挥所,解放初期改为村小学学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用作福林生产队办公室,设有村务公开栏,据悉,这可能是中国农村最早的村务公开栏,上文所提的墙上标语即为那时所留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再改作生产队的谷仓;如今,老屋作为杂物间,凌乱堆放着木材及杂物。

  昔日,村民们将公田所收的田地租作为公款用于祠堂的祭祖活动。如今,老祠堂所祭祀的祖先排位虽然不复存在,可福林人仍将祖辈们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沿袭了下来。每年正月初十,全村老少均摆酒设宴,集中宴饮祭祖。

  这座老屋见证了福林村的历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福林人的记忆和情感,它的故事也折射出近代中国的变迁,今天的老屋必将焕发出新生的色彩,伴随着福林人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

 

[来源: 海口网-海口晚报] [作者:伦慧强] [编辑:陈肖梅]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