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裕华。
海口网5月5日消息(见习记者 雷琼宇 摄影报道)“还有15分钟,我就进手术室了。”在妇幼保健院的会议室里,蒙裕华抱歉的对记者说。坐在身旁的吴琼姑也催着记者:“先采访她吧。”今天的采访虽然“从简”,但是话题一提起,记者还是听到了许多发生在她们身上动人的故事。
蒙裕华:一天24小时待命,我不累
“昨天和家人去假日海滩烧烤了,非常开心。”蒙裕华开心的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她3号下午下班刚一到家,就接到单位“有急诊”的紧急电话。她匆匆的赶回医院,准备妥当后就进了手术室。直到晚上8点,她急急忙忙的随便扒了几口饭,又回到了手术室。“等于上了一天的班,还不错,大人小孩都平安。”当全部工作整理完毕,她再回家时,已是凌晨1点多了。“原本4号休息,本来要睡个懒觉,可是两岁的孩子闹着要出去玩。”这样算起来,蒙裕华休息了不到4个小时。而她却说“习惯了,没事,我身体挺好的。”
1999年,蒙裕华来到现在的单位工作,一直在妇产科任职。蒙裕华说:“妇产科里的手术护士,都是随叫随到。”有一年大年三十,休息在家的蒙裕华陪家人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才刚开始,妇产科就打来电话:“一位孕妇重度子痫前期、胎儿缺氧,现在患者全身水肿,静脉通道无法建立,要马上手术”。她匆匆说了一句“救人要紧”,就径直赶往医院。十分钟后,医生很快抱出一个男婴,因羊水混浊,当时新生儿没有哭声,呼吸微弱,必须马上抢救。蒙裕华反应迅速,和助产人员一起为婴儿抹干身体,保温、做深部吸痰、吸氧等处理,很快,新生儿就发出了响亮的哭声。手术顺利完成,产妇和孩子都安全的出了手术室,家属们高兴地围着妈妈孩子转,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直忙碌的身影。此时,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她把手术物件整理好,静静地离开了科室。
身为女性,她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体贴妇产科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设身处地为年轻妈妈们着想,以女性的温婉安抚患者。有一次来了一位“宫外孕”患者,需要急诊手术,可患者情绪低落,不停哭泣,怕“上手术台就下不来了”。见此情景,她一边做术前准备,一边与患者沟通。慢慢的,患者情绪终于稳定下来,配合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拉着她的手说:“有你真好,真安心”。她开心地笑了。
她在手术室担任器械护士或巡回护士时,总习惯提前了解、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做好术前准备。配合麻醉师麻醉工作,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严密观察病情,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她还十分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总有一份关爱和细心。动作轻柔,言语平和,体贴问候,总想尽力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尽量稳定病人的情绪,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
12年的护理工作使她尝到病人感谢的甜,愧对家人的酸,工作繁忙的苦,被病人责难的“辣”。然而,唯一不变的,是她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对病人的爱,对科室的爱,对卫生事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