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8月28日消息 在她视为“生命”的琼剧舞台上,她坚守耕耘了56年,350年琼剧传承渴望注入“生机”
那个在49年前舞袖入画,凭栏吟唱“重门深锁幕帘垂”的温婉女子,今年7月因突发脑溢血病逝。一代琼剧名伶王英蓉在她视为“生命”的琼剧舞台上,坚守耕耘了56年。
8月24日,在追思会上,琼剧人潸然泪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琼剧国家级传承人陈育明发言中,突然发自内心的一声长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0年那段在香港上演的折子戏《张文秀》中的偷包袱选段,是他们最后的一次同台合作。让人唏嘘的是,当年王英蓉正是因为成功塑造了《张文秀》中“王三姐”,而迈开她琼剧生涯的第一步。
一位琼剧票友感慨,又一位“名旦”走了,她是一个时代的标签。
王英蓉(资料图)
“重门深锁幕帘垂,画堂春晓燕双飞,无限愁眉排不得,暂且移步出香闺”。当年,秀美女子“姜玉蕊”那一声声柔肠婉转的吟唱,打动多少琼剧戏迷的心。1962年,海南首部也是唯一一部琼剧电影《红叶题诗》历经漫长的拍摄之后,与观众见面并引起了轰动。
“那时候,琼剧界许多人知道有一个年轻人很会唱。”国家二级编剧、省艺术学校原副校长钟少彪说。
“姜玉蕊”的扮演者正是22岁的“琼海姑”王英蓉。王英蓉1939年出生于海南琼海。1955年,16岁的王英蓉开始从事琼剧表演艺术,先后师从谭歧彩等著名琼剧艺人及昆曲表演艺术家李倩影。1956年,在谭歧彩等艺人的指教下,她在传统琼剧《张文秀》中成功饰演“王三姐”,一举成名。
▲琼剧《红叶题诗》[王英蓉饰姜玉蕊(左)](资料图)
1957年,王英蓉应邀随团进京演出,受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6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英蓉在追忆中南海怀仁堂所亲历的一切时依然激动难抑。“当时我们在台上表演,看见台下坐了许多国家领导人,心情顿时激动起来。”她甚至愉快地告诉记者,其中在演出一段“假醉”的戏里,演员陈华由于激动的缘故,还不小心忘记了一个小动作。
1959年春,周恩来总理偕夫人邓颖超来琼视察工作,王英蓉他们在区党委的礼堂里演出《红叶题诗》,后这部琼剧被搬上了荧幕。而王英蓉也因成功饰演女主角姜玉蕊被海外侨胞誉为海南的电影明星,而这部《红叶题诗》也成了琼剧史上的巅峰之作。
王英蓉的琼剧扮相(资料图)
在许多海南本土戏迷的心中,王英蓉是继琼剧名角红梅、林道修之后的一大名旦,受人追捧。
多年来,王英蓉还相继在《南海长城》、《沉香扇》、《孟丽君》等几十出琼剧剧目中担任女主角或重要角色,深受群众的喜爱和赞誉。
当年在《红叶题诗》中扮演文东和的陈华曾经这样评价王英蓉演唱,“感情细腻,句句含情”。
坚守琼剧的王英蓉对自己感到十分欣慰,而最感欣慰的是在她的退休垂暮之年,收下徒弟。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琼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英蓉晚年收徒授艺成为琼剧界的佳话。2007年,青年演员林川媚有幸成为王英蓉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关门弟子。
8月24日王英蓉追思座谈会上,参会人员观看了王英蓉的采访资料,王英蓉说:“一个人的人生好像一部戏一样。”(记者刘孙谋摄)
林川媚回忆,老师摔倒住院后还不忘“教学”,特地吩咐她前来探病要带剧本。
“我说你都病了还怎么教我,她却说身体不能动,但嘴巴可以说唱啊。”林川媚说,在王英蓉去世前5天,还在为她的学生进行《红色娘子军》的唱腔示范。一想到这个情景,林川媚泪如雨下。
在王英蓉的晚年生活中,邻居们都记得“三姐”去市场买菜的亲切场景,然而这一代琼剧名伶在7月突然撒手人寰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