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非洲之角”告急 “黑市”呑掉国际援助雪上加霜

2011-08-18 10:06

  由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建立的饥荒早期预警系统网16日在内罗毕公布最新研究报告说,尽管截至9月的这段时间是非洲之角北部地区主要降水季节,但目前已遭受严重旱灾及粮食短缺侵袭的非洲之角北部地区的旱情将持续,降水将比预计水平偏低。

  在索马里,平均每6分钟有1名儿童被饿死

  目前,“非洲之角”遭遇最近60年不遇的罕见旱情,持续数月的粮食危机不断恶化,大面积饥荒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难民署16日在万国宫通过新闻会透露,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南部4个难民营之一的多洛阿多难民营目前平均每天有10名5岁以下儿童因饥饿死亡。联合国官员前不久表示,索马里面临严重饥荒,平均每6分钟有1名儿童被饿死。

  据联合国和相关国家估算,该地区约有1200万人饱受旱灾之苦;索马里旱情最为严重,目前已导致约3万名儿童死于饥荒,全国尚有370多万人急需援助,其中包括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的几十万名儿童。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阿莫斯日前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大对“非洲之角”地区,特别是索马里的人道主义援助力度。据报道,针对人道援助行动,联合国此前曾呼吁国际社会捐款24亿美元,目前仅有半数资金到位。

  此次粮食危机原因多种。在“非洲之角”迟迟尚未完全消失的“拉尼娜现象”是造成饥荒的“天灾”因素。世界气象组织今年5月发表公告称,起始于去年7月的“拉尼娜现象”自5月下旬才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减弱,本次极端天气现象是过去一个世纪最强的“拉尼娜现象”之一;东部非洲地区将持续干旱,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乌干达已出现因缺水而导致的大量牲畜死亡和粮食危机。在6月中旬世界气象组织参与召集的“非洲之角气候变化论坛”上,与会专家们曾特别提醒,尽管7月至9月非洲地区进入雨季,但包括索马里大半国土在内的“非洲之角”东部部分地区很有可能会继续维持干旱。此间分析人士指出,该地区政治社会因素是饥荒的内部原因。比如,索马里因政选分歧长期内乱,执政管理能力欠佳导致社会动荡、腐败频发、海盗盛行,最不发达的经济状况使得农业投入严重缺乏且不具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自然环境恶化更加剧了灾情,而该国难民“外迁”又增添了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邻国的抗灾负担,使得该地区粮食危机进一步蔓延。据报道,用于援助饥荒的救援物资在索马里遭到了盗窃和倒卖。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表示,联合国已介入调查此事。肯尼亚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外交使团16日透露,目前该国已经接受了50万邻国的饥荒难民,而且现在仍然每天约增加千人。

  此外,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严重削弱普通民众购买力,是加剧该地区饥荒的客观条件。专家称,一度肆意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全球农业普遍减产,许多国家被迫减少粮食出口或增加进口份额,供给减少造成粮价上涨;为应对经济金融危机,有关国家连续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间接推升粮价。另外,国际投机资本此前“做多”农产品市场的投机行为以及部分国家坚持使用粮食作物生产生物燃料的做法等因素均或多或少影响国际粮价。

  饥荒导致民众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下降,缺水和难民营拥挤等又造成居住卫生环境不佳,目前该地区霍乱、麻疹等传染病呈现扩散征兆。联合国难民署16日表示,仅在埃塞俄比亚的多洛阿多难民营,已发现148人患有麻疹和11个死亡病例。世界卫生组织上周曾警告,索马里多个地区已发现霍乱、麻疹和登革热病例。(光明日报日内瓦8月17日电/记者宋 斌)

  “黑市”呑掉国际援助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将非洲之角的饥荒形势称为“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人类灾难之一”。

  粮农组织7月25日在罗马紧急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非洲之角地区不断恶化的干旱和饥荒问题,呼吁国际社会迅速向受灾地区提供1.3亿美元的紧急援助,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确保受灾国家和地区的生存能力。非洲联盟将8月15日定为“非洲声音日”,呼吁其成员国和国际社会对深陷人道主义灾难的非洲之角地区提供援助。

  就在国际社会为应对非洲饥荒危机积极开展讨论和合作的关键时刻,却传出联合国对非援助物资被盗的消息。据美联社报道,联合国用于援助索马里饥荒的数千袋救援物资遭到盗窃并被非法倒卖。联合国已经就此展开调查工作,并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市场上发现了大量印有世界粮食计划署、美国国际开发总署和日本政府标记的援助物资。上述情况的出现,无疑令索马里本已十分严峻的饥荒形势雪上加霜。

  长期以来,由于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法律监管的缺失,导致国际社会在索马里的粮食援助工作困难重重。目前有超过45万索马里灾民生活在激进武装组织青年党控制的南部地区,大批的国际援助物资因政治、交通和安全等原因难以运抵上述地区。即使是在援助物资能够到达的地区,索马里中央政府能否对受援过程中产生的腐败和不法行为进行有效打击,也在某种程度上令人怀疑。随着粮食被盗消息的曝光,外界对其质疑的声音更加强烈。

  世界粮食计划署16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一切从饥饿和脆弱的索马里人手中盗窃食物的行为,声称将全力调查所有偷盗和改变粮食运送路线的事件,并将中止有关责任方的行动。世界粮食计划署同时强调,有信心将人道主义粮食援助送达摩加迪沙的饥饿人群手中,以拯救他们的生命。美联社报道称“数千袋”粮食被抢劫或偷窃,其数量还不到一个月之内向索马里发放的粮食总量的百分之一。世界粮食计划署还表示会设法进入索马里南部地区,将援助对象扩大到370万人。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便这些援助物资能够全部安全地送达灾民手中,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非洲之角目前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国际社会在对非洲进行紧急援助的同时,必须重视造成饥荒的根源所在。在非洲之角地区,灌溉耕地仅占其耕地面积的1%,不但远低于亚洲38%的水平,同全非洲7%的平均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可以说几乎是完全“看天吃饭”。(光明日报罗马8月17日电/记者马赛)

  中国:3.5亿新援助

  记者郭丽君8月16日从商务部获悉,中国政府将再向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提供价值3.532亿元人民币的紧急粮食和现汇援助,以应对严重旱灾。

  这是中国政府继7月下旬宣布向非洲之角灾区提供9000万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后,又一次向这一地区伸出援手。(光明日报讯)

  中国红十字会:急筹800万善款

  记者田雅婷8月17日从中国红十字会获悉,中国红十字会已紧急筹措800万元人民币援助非洲之角。据介绍,在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援助中,200万元援助肯尼亚红十字会,200万元援助埃塞俄比亚红十字会,400万元通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对其他受灾国进行援助。(光明日报北京8月17日电)

  【点评】

  中国在非洲人民急需救援的时刻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既体现了深厚的中非传统友谊,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并不富裕的人口大国的国际责任感。中国不但给非洲国家雪中送炭,而且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帮助非洲国家修建铁路、公路、医院、学校,并派出大量农业、水利专家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光明日报驻开罗记者于毅)

  德国援非出新招

  德国发展援助部长尼贝尔目前正在东部非洲进行访问,此行目的是,了解当地的饥荒灾情,商谈援助方式。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还将于8月2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援助国会议上宣布,德国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协助战胜非洲东部的饥荒。截至目前,德国已经为非洲之角的饥民提供了3300多万欧元的援助。除此之外,德国还分摊了欧盟援助的20%资金。

  最近德国政府提出了一项非洲新战略,旨在增加对非洲的影响和经济上获得双赢。德国方面强调,援助非洲应该侧重于促进当地私有经济的发展潜力,以及改善教育和卫生领域的公共设施。为了减少非洲国家对能源出口业的依赖,应该支持非洲实现经济产业多元化以及提高当地产值,特别是应加强职业培训,加强当地科技和创新能力,建设更为现代化、更加环保的能源系统,改善公共机构,减少难民生活的压力。最近德国政府向埃塞俄比亚派遣了一个技术援助小组,其任务是在埃塞俄比亚的多洛阿多难民营,改善和修理供水、供电以及医疗卫生设施。用德国媒体的话说,“是把援助的钱用在刀刃上”。

  谈起非洲饥荒,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发生的原因归结于气候的影响,实际上导致饥荒的原因不仅仅是粮食歉收,干旱和洪涝灾害,还与官员腐败,管理不当和政府不作为有很大关系。不久前,德国联邦议会在柏林邀请世界各国非洲专家,讨论非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德国联邦议员、环境发展政策及非洲事务专家鲁克在讨论会上谈到,50多年前,非洲和东南亚国家在经济上基本处于同样的起点,但如今非洲却依然贫穷落后,其丰富的资源也并未使当地人获益,究其原因,还是因非洲自身的原因。非洲发展银行行长、来自卢旺达的经济学家卡贝鲁卡也强调,现有的援助模式需要转型。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援助项目应该有一个确切的目标,必须努力发展贸易,争取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挖掘自身经济潜力。与会者一致认为,仅仅向非洲提供更多资金并不能彻底解决饥荒问题,有时候,对于那些缺乏有效管理能力的国家来说,更多的资金还可能产生相反效果。

  此间还有媒体指出,非洲是世界上原材料和能源资源主要供应方,约40%的出口产品为农产品,但现有贸易体系和一些国家对本国农产品的高额补贴使得非洲产品很难进入世界市场,因此,消除贸易壁垒、开放市场、实行技术转让、降低农业补贴和关税,是帮助非洲实现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光明日报柏林8月17日电/记者柴野)

  殖民掠夺为害至今

  自去年以来,非洲东北部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等国在内的非洲之角地区遭遇60年不遇的罕见旱灾,致使1200万人受灾并爆发严重饥荒。该地区之所以长年饱受旱灾与饥荒之苦,毋庸置疑,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是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该地区内乱不断、战事频发,则是导致天灾后果严重加剧的关键性人为因素。正如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所言:“干旱、通货膨胀和国内冲突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灾难性的局面。”

  造成非洲地区冲突频仍、饥荒不断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源,还是要追溯到西方殖民主义遗留的恶劣影响。非洲是西方殖民者最早侵入的大陆。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西方殖民者瓜分,95%的土地沦为西方殖民地或保护国。为有效地控制殖民地,他们往往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将历史上形成的国家和地区强行割裂,将人种和语言相同的民族强硬分割,挑动当地不同势力与不同民族互相仇视,殖民者则坐收渔人之利,借以稳固其统治地位。例如厄立特里亚原为埃塞俄比亚的屯垦区,后被意大利殖民者占领;而索马里更是被意大利、英国、法国瓜分,法属索马里即为吉布提的前身。

  由于非洲各国的传统边界被人为地改变,原本统一的国家领土被分割隶属于不同宗主国,严重破坏了非洲各部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与民族团结,导致当地地方势力拥兵自重,各部落与国家间的冲突至今仍然不断。至上世纪末,仅埃塞俄比亚内战即长达近20年,直到1993年厄立特里亚独立为止。1991年至1994年,吉布提国内也爆发惨烈冲突。至于索马里,其国内争斗绵延至今,最突出的衍生问题,则是如今臭名昭著的“索马里海盗”。

  尽管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以非洲为中心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浪潮风起云涌,然而由于一系列的战乱影响,非洲国家间边境纠纷与领土争议不断,独立后的非洲各国根本无力进行有效的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此外,由于新独立的国家先天不足,加之在漫长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当地的石油、矿藏,乃至人口等战略资源遭受大量掠夺,殖民者根本不对当地的交通、农业、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使其依旧维持原始形态的粗放随意、效率低下状态,这些都成为非洲独立国家发展的桎梏,而后者更是旱灾以及饥荒频发的最大原因。在1990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42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占29个,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均在其列。而据英国牛津贫困与人类发展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公布的“多维贫困指数”,在103个参评的国家中,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分别排在第98位和第102位。

  面临长期存在的复杂矛盾与殖民主义遗留下的恶果,缺乏权威的当地政权根本无力控制局势,从而导致该地区军阀林立、内乱频发。而西方世界的各种无端指责与干涉,更加剧了该地区的贫困与动荡,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最大受害者无疑是广大的非洲普通民众。(记者宋文富)

  旱灾的气候成因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干旱周期性地席卷非洲大陆,近年来这个周期更频繁、更持久、更严重,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去年以来发生在“非洲之角”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让人们领教了自然界的威力。“非洲之角”位于非洲东北部,包括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乌干达、厄立特里亚和吉布提等几个国家,这里长期以来是世界上最混乱的地区之一。尽管靠近赤道,但“非洲之角”基本上是一个干旱地区。这是因为,从萨赫勒地区和苏丹地区带来季节性降雨的热带季风是从“非洲之角”的西方刮来的,因此,季风到达“非洲之角”的边缘地区如吉布提和索马里西北部时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湿气,从而导致非洲之角的大部分地区没有接收到季风带来的大量降雨。

  日前一个名为“世界雨林运动”的民间团体撰写了名为《当前干旱的根源》报告指出,森林的大规模砍伐和全球气候变化是东非旱灾的一个主要原因。文章指出,过去几年,该地区失去的森林面积无从计算。以肯尼亚为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5年该国森林面积为129.2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仅为2.3%,其中天然林为117.4万平方公里,森林总蓄积量约为9480万立方米。肯尼亚本来就是少林国家,近几年又遭到各种不合理的破坏。森林面积缩减直接导致湖泊萎缩、河流水位降低和降雨减少。此外,长期的乱伐森林、伐林造田、将野生林变成私人林园、砍伐森林建造房屋等等行径,都是导致旱灾的潜在原因。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当前旱情的最主要原因。有援助机构分析指出,近年来东非的天气变得愈加反常和极端,2006年,同一地区遭遇了干旱和山洪暴发。(记者汤先营)

 

相关链接:

非洲难民的诉说与期盼 饥荒,希望永绝于耳的词汇
东非280万难民濒临死亡 索马里儿童“生存靠上帝”
索马里难民营爆发军民抢粮大战 政府军打死7人
数百利比亚难民在意海域获救 幸存者称百人丧生

 

 

 

相关链接:
数百利比亚难民在意海域获救 幸存者称百人丧生
东非280万难民濒临死亡 索马里儿童“生存靠上帝”
非洲难民的诉说与期盼 饥荒,希望永绝于耳的词汇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郑克姗]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