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北京确认出现蜱虫 已开始全面排查和消杀

2011-06-15 09:18

  2010年9月13日,河南省商城县疾病防控中心工作人员展示蜱虫标本。蜱虫像黄豆大小。向明超 摄

  海口网6月15日消息  昌平区疾控中心昨日确认,回龙观龙泽苑西区出现蜱虫,一名居民和多只宠物狗被叮咬。回龙观地区办事处和物业已展开全面排查、监控、宣传和消杀工作。市卫生局和昌平区疾控中心表示,被叮咬者没有发病。北京加强对于可能出现的疫情监测,各医疗机构一旦发现“蜱虫病”24小时内上报。

  居民反映宠物三次被咬

  龙泽苑西区位于龙泽地铁站东北侧。据居民介绍,近期,小区内陆续出现宠物被虫子叮咬后异样的情况,通过咨询有关卫生部门和上网查看,他们都怀疑虫子类型可能是蜱虫。

  最先联系卫生部门的陆先生称,5月29日,他发现自家的小狗被虫子叮咬,瘙痒难忍。“那天遛弯回来,看见它耳朵上多了个血块,怎么洗也洗不掉。”

  陆先生随后用工具将血块强行拔出,发现血块竟然是一只长了好几条腿的虫子,鼓鼓囊囊涨得像个豆子,里面已经吸饱了血。6月8日,他家的小狗肚子上,再次发生了类似的情况。随后,陆先生也是自行将其处理掉。

  “没想到两天前,小狗的后背第三次被叮咬。”陆先生说,考虑到事情并非偶然,他于是带着宠物前往回龙观动物防疫站进行检查,最后得出的结果是“蜱虫感染”。

 

   相关新闻

山东多地再发蜱虫叮咬病例 少数救治无效死亡
我国首次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锁定“蜱咬病”元凶
蜱虫叮咬致病元凶确定 多单位将联合开发疫苗
疾控专家做客海口网 谈蜱虫传疾病防治
“蜱虫病”与一种病毒有关 “瘦美人”药含兴奋剂
卫生部:初步认定“蜱虫病”与一种病毒有关
山东遭蜱虫“咬伤”患者耗资数万元难查病因
蜱虫叮咬人之后发病率有多少啊?

 

  昨日,昌平区龙泽苑西区,工人正在对树木和草坪喷药。该小区日前发现有蜱虫出没。杨杰 摄

  昌平疾控中心确认蜱虫

  小区居民介绍,最近两个星期内,还有四位居民家中宠物也有相同遭遇。

  此外,邻居李女士本人近日“中招”,右侧肩膀被虫子叮咬,后从肉里抠出了两个黄豆粒般大小的黑块。“踩死后,(虫子)里面全是血,我们都怀疑是蜱虫。”居民说。

  据居民陆先生称,前日下午,昌平区疾控中心获悉他和其他居民反映的情况后,派人到龙泽苑西区,将一些虫子样本采集带走。

  昌平区疾控中心确认,龙泽苑西区内出现的虫子的确是蜱虫。他们已联合回龙观地区办事处社会事务办,开始对龙泽苑西区进行进一步检查,同时开展消杀工作。

  被叮咬者没有发病

  “目前被叮咬者并没有发病。”昌平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解释,“蜱虫本身并没有毒,它主要是作为媒介,进行疾病的传播。”

  这位人员表示,被蜱虫叮咬之后,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可能会引发交叉感染。被蜱虫叮咬之后如果发病,可能会同地区流行的一些传染病相关。不过,“实际上被蜱虫叮咬之后的发病率很低,北京近年也没有因蜱虫叮咬而引发伤病的病例。”

  陆先生表示,卫生部门和居委会已加强对李女士以及被咬宠物健康情况监控。

  “物业和居委会都在宣传这事,说被咬过的人或动物是否患病,有一两个星期的潜伏期,让我们提高警惕。”居民们表示,如今大伙都很害怕蜱虫引发疾病。

回龙观动物防疫站检查结果显示“蜱虫感染”。龙泽苑西区居民供图

  应对

  小区消杀宣传全面展开

  昨日下午5时许,龙泽苑西区出行居民纷纷绕开草丛及树木区域。工人对绿化带喷洒药水。

  回龙观地区办事处宣传部王部长表示,接到蜱虫出现的汇报后,办事处社会事务办联合小区居委会和物业立即展开排查工作。随后,他们在小区所有单位门上都张贴了通知,提醒居民避开危险区域,注意卫生。近期,有关人员将前往小区给居民介绍蜱虫知识。

  小区物业负责人介绍,按照惯例,每年6月13日至17日,他们都会请消杀公司前来,喷洒药水杀虫。由于此次蜱虫情况突然,消杀公司昨日加派人手,一天内就将所有喷洒工作基本完成。

  “今天罐车喷得太仓促了,有些角落地方的草丛没有喷到。”居民担心说,如果出现药水空白区域,喷洒成效大打折扣。此外,所喷药水只是一般的杀虫药,对蜱虫是否有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对此,物业负责人表示,该药水为多种杀虫药混合配制。罐车喷洒的药水主要是覆盖小区的主要绿化区域。他们将接纳居民意见,派出专人,对小区阴暗角落认真喷洒,杜绝空白地带。

图为当地居民宠物狗“蜱虫感染”的诊断书。

  官方表态

  发现病情上报并采集标本

  截至昨日下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尚未接到昌平区有关蜱虫病例的报告。对于事件信息及防控措施,市疾控中心表示,今天将召开新闻发布会。

  北京市已加强对于可能出现的疫情监测,并成立专家组对疫情进行监测并拟订诊疗方案。近两年,市疾控中心一直在做关于蜱虫活动调查,并在蜱虫容易出现的郊区县监测人群、猪等。

  对于其他地区相继发生的被蜱虫叮咬后出现的感染性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北京市卫生局近日已经对各医院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要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在24小时之后进行网络上报,同时要求采集标本。

  按照市卫生局要求,凡是接诊“蜱虫病”的医疗机构,应按照首诊负责制的要求接诊,如果符合重症病例诊断标准,应动员病人到定点收治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就诊。

  疑似“蜱虫病”监测标准

  按照市卫生局规定的病例标准,除了明确诊断的血液病、全身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感染因素明确的其他传染病四种情况之外,对于临床体温高于37.5℃、血小板降低至80×109/L以下或白细胞降低至3.0×109/L以下的病人均将纳入病例,须进行上报及监测,尤其是具有流行病学史,即有过鼠类活动、蜱虫叮咬史、田间作业、放牧、接触柴草、垂钓、野营、草地行走、草地晾晒衣物、接触猫狗、饲喂家畜的人员。

  昨日,回龙观龙泽苑西区,工人对树木喷药。昌平区疾控中心昨日确认,龙泽苑西区出现蜱虫,一名居民和多只宠物狗被叮咬。回龙观地区已展开排查、监控和消杀工作。据悉,被叮咬者没有发病。本报记者杨杰 摄

  提醒

  被蜱虫叮咬不要自行拔

  昌平疾控中心人员提醒,蜱虫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市民前往郊区山林时,应避免在蜱虫滋生的环境坐卧停留,尽量穿长袖;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在林中穿行应戴帽子。

  如被蜱虫叮咬,市民不要自行拔虫,要到医院诊治。蜱虫咬人后,头部会扎进皮肤。“这时,一种取出蜱虫简易方法,是用热源靠近蜱虫,如火焰、烟头等,蜱虫头部会慢慢退出皮肤。”

  名词解释

  

  蜱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等。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世界有800多种蜱,中国有80多种,北京只有有限几种。北京蜱数量非常少,只在山区出现,城区更少见。北京近一二十年来无伤人事件报告。

  河南省自2007年5月信阳市报告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以来,截至2010年9月9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此类综合征病例557例,死亡18例。  (展明辉 温薷)

三只蜱虫标本的照片。这些蜱虫都是从动物身上发现的。 新华社记者 赵鹏 摄

  综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原分离情况,该病以蜱传播为主。

  因此,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

  预防该病的主要策略:指导公众避免或减少接触到蜱,并告知公众如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疑似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时就医。

  一、蜱的特点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蜱、若蜱有8条腿,而幼蜱只有6条腿。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游离动物体后附着在草上,可叮人、吸血。雌虫吸饱血膨胀后形状如同蓖麻籽。

全沟硬蜱

  二、蜱的危害

  蜱叮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三、环境及家畜蜱的预防控制

  鼠类、家畜、家禽易被蜱侵袭,是主要的检视和防控对象。

  1、环境处理:清除杂草,清理禽畜圈舍,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蜱类的孳生。

  有些蜱类通常生活在畜舍的墙壁、地面、饲槽的裂缝内,应堵塞畜舍内所有缝隙和小孔,堵塞前先向裂缝内撤杀蜱药物,然后以水泥、石灰、黄泥堵塞,并用新鲜石灰乳粉刷厩舍;用杀蜱药液对圈舍内墙面、门窗、柱子做滞留喷洒,保持畜舍干燥。灭鼠的同时要进行杀虫处理,防止蜱类游离后攻击人群。

  2、家畜、家禽的处理:发现家畜、家禽携带蜱类,可及时检视,用镊子取下后焚烧。蜱类较多时,可喷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或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公众使用杀虫剂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3、城市以及我国无蜱分布地区居民家中饲养宠物通常无蜱寄生,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四、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应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爬上;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每天的旅游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要仔细检查他们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

  2、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当使用遮光剂或防晒用品时,先涂抹遮光剂或防晒用品,然后再涂抹驱避剂,睡觉前应把驱避剂洗去。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五、蜱的处理

  1、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烫蜱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2、发现蜱时,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然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3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相关链接:
蜱虫叮咬人之后发病率有多少啊?
山东遭蜱虫“咬伤”患者耗资数万元难查病因
卫生部:初步认定“蜱虫病”与一种病毒有关
“蜱虫病”与一种病毒有关 “瘦美人”药含兴奋剂
疾控专家做客海口网 谈蜱虫传疾病防治
蜱虫叮咬致病元凶确定 多单位将联合开发疫苗
我国首次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锁定“蜱咬病”元凶
山东多地再发蜱虫叮咬病例 少数救治无效死亡
[来源: 新京报] [作者:展明辉 温薷] [编辑:胡世福]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