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家庭养老还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如家庭关系是否和睦等。若子女无心或无力赡养父母,很可能加剧老年人的凄凉晚景。
近年,农村养老问题已引起政府高度重视。自2009年8月起,我国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在部分地区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按照“新农保”时间表,在2010年覆盖全国23%的县(市、区)基础上,到2020年将实现“新农保”全覆盖。但是,按目前标准,参加“新农保”的老人60岁以后每月领到的补贴也不过55元,不但保障水平偏低,农村老人独居、缺少照料、生活寂寞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我国有近70%的老人居住在农村。农村养老情况复杂,难度巨大。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必须统筹考虑,多方入手。政府、社会、社区、家庭都应真正重视起来,切实树立“城乡平等”观念,完善制度保障,向农村老人释放更多的人文情怀。
其一,公共财政应增加对农民养老保障的投入,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把符合条件的老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其二,加快农村社区建设,为留守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实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其三,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避免“老无所依”。此外,子女也要多尽赡养义务。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以实现农村养老的全覆盖、多层次、多元化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人性化、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体系,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但意义非同寻常。(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