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 海口 原创 国际 国内 社会 财经 体育 娱乐 数据

盘点世界各地的唐人街 [组图]

2010-11-07 09:41

  伦敦:新派景象遍布整条街

  二百多年前,在伦敦东部船坞区的彭尼费特斯和莱姆豪斯考斯韦形成了最早的华人聚居区。二十世纪初期,英国媒体开始把这片区域称为“华埠”,当地华人则习惯称其为“唐人街”。

  伦敦唐人街规模并不算大,由一条大街和几条横街组成,但地理位置极好,距女王住的白金汉宫、首相官邸所在的唐宁街以及鸽子广场都不远。它的3个主要入口处都立有牌楼,上有“伦敦华埠”、“国泰民安”等字样,颇具民族特色的牌楼已经成为伦敦唐人街的三景之一。其它两景分别是立在爵禄街街心石上的石狮子和新港坊的凉亭。

  近些年,一些福建移民抵英,使华人社区出现了新面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留学生的到来,也为唐人街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原来的超市食品是以南方人需求为主的,现在则增加了不少北方品种,如冷冻饺子、馒头等。中餐馆更是不必说,川菜馆、小尾羊火锅、东北一家人等餐馆的涌现,都在悄然间丰富着唐人街的内容。

  一位在英伦生活多年的华人朋友说,唐人街是一剂妙药,可以暂时消除你无尽的乡愁,令你产生回归故里的幻觉。

  伦敦的华人社区出现于19世纪,最初集中在东部船坞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迁移到位于市中心的苏豪区。在那里,中国餐馆林立,出售东方物品的杂货商店散发出神秘的气息,每年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舞龙舞狮表演极富东方韵味。

  据统计,在英国生活的华侨华人大约有16万人,其中近一半生活在伦敦。伦敦的唐人街并不大,由一条大街和几条横街组成,但却地处黄金地段,距离英女王白金汉宫和唐宁街10号首相府都不远。沿着唐宁街继续向前,200米不到,穿过伦敦著名的鸽子广场,路过国家美术馆,唐人街就到了。这是伦敦市中心的一块商业区,不大,但很精致,像一碟材料简洁的菜肴,味道全在那一条主街和几条纵横交错的辅街里。

  唐人街与伦敦的气氛绝然区别开来,移形换影一瞬间,方才充斥于眼帘的还是遍地林立的洛克式和歌特式建筑风景,以及文艺复兴时的绘画和雕塑作品,现在却已是标准中式牌楼和汉风唐韵式商亭。长约800米的主街两边各伫立着一个牌楼,上书:“国泰民安”和“伦敦华埠”。街道两边商铺林立,餐馆、商场、药店……门前门上都挂着显眼的汉字。有人说:一个中国人,即使他不会说英语,但只要会说普通话或者粤语便可在唐人街过一辈子,这也是一种别样的人生。

  生活在伦敦,多日不见的中国人常常会在电话里相邀:“到唐人街喝下午茶去。”一杯香茗在手,再佐以虾饺、肠粉、小笼包之类的小吃,海阔天空地神聊一通,花钱不多又备感惬意。而生活在最底层的大陆打工仔也有他们的聚会方式:星期天,三三两两地聚集在唐人街的中国式凉亭旁,与老乡拉拉家常排解乡愁、交换打工信息、兜售电话磁卡……已成为唐人街不可缺少的一块幕景。至于幕前上演的众生百态,需要自己来品味把玩了。

  早期唐人街里的中餐馆主要是由香港人、广东人以及福建人经营,最近几年却来了许多内地的华人,他们将国内非常火爆的水煮鱼、羊羯子、鸭脖子、麻辣小龙虾以及香辣蟹略加修正后搬到了唐人街,不知道这算不算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化。最让人叫绝的是有一家川菜馆,大多数服务员是从四川过来的,偶尔嘣出一句川味十足的话:“你吃啥子嘛?”酥软得让人有窒息的感觉。

  再一路走下去,总是逃不过主街尽头华文图书专营店的吸引。不同于国内的书店,这家店只卖关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图书,而最有意思的是,店里的畅销书是《毛主席语录》。

  熙熙攘攘、人流如潮的唐人街,以它独特的中国色彩,不仅抚慰了一代又一代海外游子的乡愁,每年还吸引成千上万的国际观光客。唐人街已成为伦敦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旅游观光好去处,许多外国游客慕名前来,感受东方文化,品尝中国佳肴。唐人街凭借其旅游价值已日益受到伦敦市政府的重视,它不仅繁荣了华人经济,更为促进中英两国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今天的伦敦唐人街,被新一代移民装点得更加美丽,经营得越发红火,它不仅是新移民赖以生存的劳作之地,也寄托着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梦想和希望。

[来源: 国际在线] [作者:] [编辑:胡世福]
电脑版

2010-2020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